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前寫作“獞”。
1949年後改為單人旁的“僮”字,統稱“僮 族”(“僮”與“壯”同音)。
1965年後改“僮”為“壯”。“僮”或“壯”都是壯語Cuengh的音譯,並無特別的漢字含義。壯族與貴州的布依族、越南的岱依族、儂族、熱依族的語言文化基本壹致。
2011年1月24日至29日,在央視第七頻道播出12集壯族文化系列片《麗哉猛僚》 ,從各個領域較全面地解讀了壯族。
壯族主要聚居在我國的南方,範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廣西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有1420.71萬人,占壯族總人口的87.81%,主要聚居於南寧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柳州市、來賓市、貴港市等地。分布在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有98.1萬人,散居在雲南其他地區的有12.9萬人;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有4.2萬人,另有4000余人居住在與連山毗鄰的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有1.6萬人;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有5000余人。壯族居住地基本上連接成壹片,大部分聚居,也有相當壹部分和漢、瑤、苗、侗、仫佬、毛南、水等族雜居。
壯族地區石灰巖分布很廣,是世界有名的巖溶地區,石山拔地而起,石山裏有巖洞和地下河。這種地形構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的名勝景色。沿海盛產各種名貴海產,尤以南珠聞名。壯族地區氣候溫和,雨水充足,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玉米、薯類等。果品也很豐富,森林面積廣,盛產柳州杉、銀杉、樟木等名貴木材。
語言文字
壯語國際上普遍劃分屬澳臺語系或臺-卡岱語系,國內壹般劃為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分南北兩種方言,方言下有大約20多種次方言(土語)。
唐宋以來,壯族民間曾流行“土俗字 sawndip”,根據1989年廣西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領導小組辦公室出版的《古壯字字典》(初稿)統計,***有10700多個字。這些字都是從上百年或數百年前出版或手抄的牒訴、券約、師公唱本、山歌本、故事傳說、族譜、信件和碑文中收集下來的。1955年,黨和人民政府根據拉丁字母創制表音壯文,20世紀80年代,完成《壯文方案》修訂工作,使壯文進壹步通用化,壯文再次進入各級各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