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廣西毛南族還原活動總稱的問題如下:
毛南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山地民族之壹,它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區,貴州平塘縣、獨山縣交界的卡蒲河、六硐河河谷地帶等地。
"毛南"之稱源自地名,最初見於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周去非所著的《嶺外代答》,該書稱:"自融(州)稍西南有宜州。
宜處群蠻之腹,有南丹州、安化三州壹鎮,荔波、贏河、五峒、茅灘、撫水諸蠻。"這些地方包括了今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和相鄰的南丹縣,以及緊鄰的貴州荔波縣境。
"茅灘"又寫作"茆灘",當時"三南"地區被稱為"茅灘",謂此地人"茅灘蠻"。爾後的漢文古籍、碑文亦有用同音異字"冒南"、"毛難"、"毛南"之類記載該地區及其行政單位名稱。
如元明時代稱"茆灘團"、"茆灘堡"等等。乾隆年間(1736-1795年),毛南人立有《譚家世譜》,碑文中開始出現"毛難土苗地方"、"毛難甲","來毛難安處"的記載,此乃毛南族名稱的正式出現。
毛南族的飲食文化中,最具代表的當屬毛南飯,它用糯米以及蔬菜和佐料混熟而成,另外,毛南族地區蔬菜較多,有豌豆、白菜、苦麻菜、南瓜、紅薯葉、豆莢、芭蕉芋、青菜和蘿蔔,
其中南瓜是秋冬常食的蔬菜,既可切片煮粥,也可單獨蒸食。肉類有豬、牛、雞、鴨等。喜食狗肉,有些地方中元節有食狗肉的習慣。
毛南族壹般都喜食半生半熟的菜肴,認為壹些肉和菜,特別是雞,煮得過熟就會走味。唯獨對鴨以煮爛熟為宜,在烹飪上有“雞生鴨熟”之說。不僅如此,毛南族喜歡的酸食品也很多,其中以“毛南三酸”最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