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是善本?

什麽是善本?

珍本書就是壹本好書。

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經過嚴格校勘,沒有錯誤的書籍。在印刷術出現之前,書籍大多是手寫的。認真記下手稿或其他書籍,與原作核對後,便成了珍本。

張之洞在《清代目錄學問答》中說:“善本不新於紙本、白本,謂其為前人用古刻書,仔細校對,仔細考察之依據,是正確的。”善本有三層含義:壹是全版【不缺卷不刪】,二是精版【精校】,三是老版【老刻老抄】。“晚清藏書家丁丙也提出了善本的四個標準:壹是舊刻;第二是本質;第三是老文案;第四是老派。此後,許多學者不斷總結出善本的概念,最終形成了現在普遍的善本“三性”和“九條”理論。

善本的“三性”是指書籍要有較高的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再現性。

善本“九條”是對“三性”的補充和具體規定,主要包括:元代及以前刻抄的書籍;明代刻抄的書籍;清代乾隆以前的木刻和手抄本很少。太平天國和歷代農民革命政權出版的書籍;辛亥革命前,在學術研究上有獨到見解,或有學派特色,或有系統見解的手稿和很少流傳的刻本、手稿;辛亥革命前反映某壹時期、某壹領域或某壹事件的手稿,以及很少流傳的刻本、手稿;辛亥革命前,著名學者認可、題寫或記錄前人認可的具有參考價值的印本、抄本;在印刷上,能反映古代印刷的發展,代表某壹時期的技術水平,如各種活字版畫、套印或帶有精細校對版畫、插圖的雕版印刷;明代印譜、清代古藏印譜、名家篆刻印版、獨特的手書碑文。需要指出的是,珍本是壹個歷史概念,受時代發展的限制,其內容會不斷發展和更新。比如善本時代的下限,認為《明》是善本;現在從圖書流通的現實來看,壹般認定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是壹個發展過程。

國家圖書館是世界上收藏中國古籍最多的圖書館。經過嚴格挑選的善本有27萬冊,包括宋吉Xi殿、元翰林國史院、明文遠閣、清內閣金庫的皇家藏書,以及眾多南北方大藏家的善本秘籍,還有歌詞、小說、地方文獻等各具特色的古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