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刻書多用歐體字,即唐初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體。歐體字形略長,瘦勁秀麗,筆畫轉折輕細有角。後來逐漸流行顏真卿、柳公權體。南宋以後,柳體字日趨增多,柳體比顏體略瘦,筆畫挺拔有力,起落頓筆、過筆略細,橫輕直重。從不同地區看,浙江刻本多用歐體,四川刻本字體多似顏體,福建刻本多用柳體。
2)大多數為蝴蝶裝,南宋末年也有用包背裝的。
3)印書多用白麻紙或黃麻紙,紙的簾紋比較寬,約占兩指大小,宋刻後印本就不具備這種特點,
4)版心下多記刻工姓名,有的姓、名皆錄,有的只刻姓或名字的簡稱,有的還在姓名下刻壹個“刊”字。
5)浙本版心多白口,絕大多數是單黑魚尾,雙魚尾者較少。書名、卷次在上魚尾下方,常用簡稱,魚尾上方有時記本頁字數,版心下方則記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