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民間傳說(短的)

民間傳說(短的)

1、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裏,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妳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壹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

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妳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麽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

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壹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幹這件事,說:“妳簡直太愚蠢了!就憑妳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壹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麽樣呢?”

北山愚公長嘆說:“妳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壹座放在朔方的東部,壹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2、牛郎織女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壹次。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壹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3、劉三姐

相傳桂西宜山地區下梘河中梘村,有壹排行第三的劉姓女子,因名劉三姐,三姐系黃鶯投胎,喜唱山歌。遠近青年與之對歌,無能勝者。青年李示田,勤勞樸實,要求向三姐學歌。財主莫懷仁,見三姐貌美善歌,欲納為妾,雇人與三姐對歌,為三姐所敗。

此時,李示田已學得壹口好歌,常與三姐對唱。莫懷仁懷恨在心。最後使三姐墜入河中。三姐漂至柳州,與李示田對歌,連唱3天3夜,飄然逸去。後又在桂林七星巖對歌,連唱7天7夜,變為壹對黃鶯飛去。

4、大禹治水

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壹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5、壓歲錢

傳說古代有壹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裏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癡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整夜點燈不睡,就叫“守祟”。

據說嘉興府有壹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止“祟”來侵擾壹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後,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在枕邊。

半夜裏,壹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壹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

於是這件事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夜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