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壹詞最早出現是在中國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之中。
其次,在《詩經》中,也有較早的記載但《詩經》裏的此類“中國”實為“國中”,還不是真正指國家。
稱國家的“中國”壹詞,在戰國諸子書中已屢見不鮮了上古所謂“中國”,即指後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後世中原廣,而相當於今河南、山西、山東、河北壹帶。
擴展資料
在中國古代,國家有時統壹,有時分裂,中國壹詞的含義在不同時代也不同,大致統壹時期略指全國,分裂時多指中原。隨著皇帝統治疆土的變化,中國壹詞所包括的範圍也相應有所不同。“中國”這壹名稱在西周武王時期意為“中央之國”。
相傳3000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測度日影,測得夏至這壹天午時,八尺之表於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
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
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到清代,處於清政府管轄下的全部領土,都以中國為它的代名稱。在19世紀中葉以後,“中國”才專指國家的全部領土,不做他用。
辛亥革命後,1912年成立民國,當時合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五個大族為壹家,定名為中華,全稱為“中華民國”簡稱“中國”,這個稱謂才正式成為其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政治名詞。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定名為“中華人民***和國”也簡稱“中國”。?
“中國”壹詞已經有著3000年的使用歷史,但壹直只是作為壹種代指性名詞來使用,沒有壹個王朝曾經將“中國”兩字明確作為其政體的直接名稱。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以後建立的王朝國號有宋、遼、金、元、明等,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上簽署的國名是“大清”。?
百度百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