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是夏末商初之人。其事跡可見《尚書》《論語》《呂氏春秋》《列子》《楚辭》《孟子》等多種前秦古籍,《尚書·君奭》記載:“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於皇天。”《論語》曰:“大賢唯有伊尹。”《孟子》記載:“伊尹相湯以王於天下”,“伊尹聖之任者也。”由於後世多把伊尹比附聖賢,他的生平事跡甚至生卒地至今也有多種說法。他的故事大致是這樣:伊尹名伊,或摯,尹為官名。伊尹的出生便有壹段傳奇的記載,《呂氏春秋·本味》說:“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嬰兒於空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夢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東走,毋顧。明日,視臼出水,告其鄰,東走十裏而顧,其邑盡為水,身因化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拋開神話的部分,伊尹出生在伊水之濱,洪水過後,成為孤兒。
伊尹自幼被庖人所養,長大了也就自然成為有侁氏的庖人。但他與壹般庖人不同,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被時人稱為“賢”,後來連湯也知道了。“湯聞伊尹,使人請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這是的商正在興盛之際,伊尹也願投明主。湯想了壹個主意,“請取婦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為媵。”有侁氏國的國君就糊裏糊塗地把壹個人材作為陪嫁送給了湯。
後來伊尹輔佐湯打敗了夏桀,建立商,成為有商壹代的開國元勛。湯在位29年後逝世了,伊尹又輔佐湯的第二個兒子外丙繼位,外丙即位三年便去世了,伊尹又立外丙的弟弟中壬為王,中壬即位四年後去世,伊尹便立湯的孫子太甲為王。太甲即位後,逐漸不守法度,昏庸暴虐,不仁不義,於是伊尹就把他流放到外地三年,而由伊尹親自代理朝政,史稱“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流放的過程中經過反思,十分悔恨,洗心革面。伊尹立即將其迎回朝,把權力壹起交給他。重新即位的太甲果然以仁義行事,以誠意待人,諸侯們又重新擁護這位國君。這時的商代國力鼎盛,人民安居樂業,伊尹作了《太甲訓》三篇,歌頌太甲的功德。伊尹壹生輔佐了4位商王,死後商王感念他為國家所做的貢獻,用天子之禮來厚葬他。《尚書》序稱伊尹撰有汝鳩、汝方、湯誓、鹹有壹德、伊訓、肆命、徂後、太甲等,今本已不全。
二、伊尹與醫藥的關系
根據學者考證,伊尹在商的身份除了在政權為相之外,更為重要的身份他還是壹個巫師。[1]商是壹個非常崇信鬼神的朝代,國家大事小情皆要通過占蔔,“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因此巫師具有崇高的地位。伊尹是商代第壹大巫師,上古巫、史、醫合壹,巫師本身多兼有醫的功能,如蜚聲遠近的巫彭、巫鹹等皆以擅長醫術聞名,《說文》釋“尹”作“治也”。古文字學家康殷就指出:尹,“象手執針之狀,示以針刺療人疾病”;官名尹“同樣是醫療治調之意的引申·轉化”[2]。“伊尹”同時具有來自伊水的醫和相的意思,歸根結底,還是來自伊水的巫師。
在《漢書·藝文誌》中托名伊尹的著作有屬於道家者流、小說者流、兵家者流等,而後世醫家都認為在醫家者流的經方十壹家,二百七十四卷中有《湯液經法》三十二卷,也是伊尹所著。玉函山房輯佚書有《伊尹書》壹卷,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也有伊尹篇。
商代給後代留下的最大壹筆遺產就是殷墟甲骨文,甲骨文的產生就是由巫師主持祭祀鬼神,占蔔吉兇,其中還有關於後代祭祀伊尹的內容,在甲骨文中有“伊尹”、“伊”、“伊奭”、“黃尹”諸稱皆指伊尹。甲骨文記載的疾病約有二十多種,如疾首、疾目、疾耳、疾口、疾身、疾足、疾止、疾育、疾子、疾言、蠱、齲等,還有疾年、雨疾、降疾等,雖然不能說與伊尹有直接關系,但伊尹肯定參與過類似占蔔活動。
三、伊尹配享先醫祠
《漢書·藝文誌》中有《湯液經法》,醫家都認為此書為伊尹所撰。晉代皇甫謐就認為:“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3]南朝梁陶弘景在列數古代醫哲先賢時也不忘伊尹的功績:“昔神農氏之王天下也,畫易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種,以省煞害之弊;宣藥療疾,以拯夭傷之命。此三道者,歷群聖而滋彰。文王、孔子,彖象繇辭,幽贊人天;後稷、伊尹,播厥百谷,惠被生民。岐皇彭扁,振揚輔導,恩流含氣。並歲逾三千,民到於今賴之。”[4]明李梴也歷代上古醫家聖賢中也記載:“伊尹殷時聖人。制《湯液本草》,後世多祖其法。”[5]
元代王好古撰有《湯液本草》壹書,他堅信湯液就是伊尹所創立的:“神農嘗百草,立九候,以正陰陽之變化,以救性命之昏劄,以為萬世法,既簡且要。殷之伊尹宗之,倍於神農,得立法之要,則不害為湯液。”[6]
歷代醫家皆對伊尹創制湯液的故事深信不移。元代起的三皇廟中,伊尹已列配享,與上古傳說的醫家進入醫家朝拜的殿堂。清代陸以湉記載了京師先醫廟的沿革情況,在先醫廟諸位名醫中,伊尹赫然在位:“京師先醫廟,始於明嘉靖間。(按:元貞元間建三皇廟,內祀三皇並歷代名醫十余人,至是始定為先醫廟。)本朝因之,中奉伏羲,左神農,右黃帝,均南面,句芝、風後,東位西向,祝融、力牧,西位東向,東廡僦貸季、天師、岐伯、伯高、少師、太乙、雷公、伊尹、倉公淳於意、華佗、皇浦謐、巢元方、藥王韋慈藏、錢乙、劉宗素、李杲,皆西向,西廡鬼臾區、俞跗、少俞、桐君、馬師皇、神應王扁鵲、張機、王叔和、抱樸子葛洪、真人孫思邈、啟元子王冰、朱肱、張元素、朱彥修,皆東向,以北為上,歲以春冬仲月上甲,遣官致祭。”[7]
還有人將黃帝、神農和伊尹並稱為“三聖人”的說法:“隱醫醫之為道,由來尚矣。原百病之起愈,本乎黃帝;辨百藥之味性,本乎神農;湯液則本乎伊尹。此三聖人者,拯黎元之疾苦,贊天地之生育,其有功於萬世大矣。萬世之下,深於此道者,是亦聖人之徒也。賈誼曰:古之至人,不居朝廷,必隱於醫蔔。孰謂方技之士豈無豪傑者哉?”[8]
清代徐大椿則認為湯液並不是伊尹發明的,而是至商代伊尹時開始盛行而已:“《內經》中所載半夏秫米等數方是已,迨商而有伊尹湯液之說,大抵湯劑之法。至商而盛。非自伊尹始也。”[9]
四、《傷寒論》與《湯液經》
1985年,當代名醫姜春華在《中醫雜誌》撰文指出《傷寒論》與《湯液經》的淵源關系。[10]依據除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序》之外,還有壹部敦煌石室唐寫卷子本的傳抄本——梁·陶弘景《用藥法要》。該書說:“諸名醫輩張璣……等,鹹師式此《湯液經》法。”並細數了其中的大小青龍湯、大小白虎湯、大小朱烏湯、大小玄武湯、大小陽旦湯、陰旦湯等。其實關於《傷寒論》來源問題歷代醫家並不避諱,王好古曾說:“殷伊尹用《本草》為湯液,漢仲景廣《湯液》為大法,此醫家之正學,雖後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11]清代陳修園也指出:“明藥性者,始自神農,而伊尹配合而為湯液。仲景《傷寒》、《金匱》之方,即其遺書也。”[12]
伊尹的《湯液經》在宋代時民間還有殘存,如《普濟本事方》在大柴胡湯方的最後壹味藥大黃後即以小字說明:“伊尹《湯液論》大柴胡同姜棗***八味,今監本無,脫之也。”[13]再如朱肱《類證活人書》在桂枝加葛根湯方後註中也說明:“伊尹《湯液論》桂枝湯中加葛根,今監本用麻黃誤矣。”[14]《陰證略例?伊尹湯液論例》也進壹步指出:“朱奉議雲仲景瀉心湯比古湯液則少黃芩,後人脫落之。許學士亦雲伊尹《湯液論》大柴胡湯八味,今監本無大黃,只是七味,亦為脫落之也。以是知仲景方皆《湯液》也。”[15]
伊尹雖然不是最主要的醫藥行業神,但大多數民眾相信,湯液是由他發明的,湯液的發明提高了醫藥的療效,成為中醫藥學最主要的特色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