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肺法
外感的邪氣很多種類,其中最易感受的是風寒之邪,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過"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肺臟易受寒邪所侵犯。壹旦寒邪襲擊肺臟,那麽就要用溫肺的方法,驅散寒邪,使肺臟的功能恢復正常。所謂的寒邪,也分為外寒和內寒兩種。
外感寒邪
外感寒邪,常用溫通宣散肺臟的治法。仲景認為,太陽病出現發熱頭痛,身體、關節疼痛,怕風,無汗,喘息,是因為外寒襲表,肺臟的宣發肅降的功能失調了。仲景指出用
“麻黃湯”來宣散這種外寒,治療效果較好。麻黃湯也被作為治療風寒襲肺的主要方之壹。
內傷寒飲
內寒多是寒飲引起的,陰邪留滯體內,最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寒濕凝聚,可導致肺氣升降不通暢,從而出現寒咳、喘逆的癥狀。《金匱要略》中提到:“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幹麻黃湯主之。”也說明在治療內寒水飲的治療上,射幹麻黃湯是主要方之壹。
瀉肺法
肺主氣,宣發肅降,有通調水道的功能,肺失肅降的時候,會造成氣機的逆亂。瀉肺法又分為瀉肺氣和瀉濁飲這兩種治法。
瀉下肺氣法
肺氣是以下降為順,如果肺氣上逆,會引起咳嗽、氣促或喘息等癥狀。引起咳嗽上氣的原因很多,有寒熱虛實的區別,在具體運用瀉下肺氣法時,應區別對待,辨證論治。
《傷寒論》中,運用大承氣湯通腑瀉肺下氣。肺與大腸相表裏,大承氣湯原本是治療陽明腑實癥的,但對於腑氣不通、濁氣上逆,從而導致的互為表裏的肺臟的氣機不通暢,肺失肅降,大承氣湯的效果很好,這就叫做“上病下治”,也是瀉下肺氣法比較好的例子。
瀉下濁飲法
肺臟有通調水道的功效,如果水道不通暢,導致水飲濁邪侵犯上焦,疾病就發生了。葶藶大棗瀉肺湯是治療這類肺病的代表方劑。《金匱要略》中提到:“肺癰胸滿脹,壹身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後代醫家在運用瀉肺法時,經常搭配瀉火、降氣、通便的中藥,來完善寫下濁飲這壹治法。
補肺法
肺臟的虛損,主要以氣、陰虛損為主,虛者補之,具體有以下兩點。
補益肺氣法
在補肺氣方面,仲景喜歡用黃芪,“虛勞裏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用黃芪來補肺益氣,小建中湯補脾益肺,體現了培土生金的治法,所以補益肺氣法在虛勞虧損的癥狀中的應用比較多。
歷代醫家對於肺陽的討論比較少,補肺陽的方子更少。肺虛日久陽氣虧損,上焦宣發失去溫化,水津不得輸布,陰濁壅塞於肺,肺氣不降導致陰濁上逆;或者體質原本是陽虛質,下焦有水飲停聚,因為肺虛,寒水泛逆在上,從而導致了肺脹喘哮。所以肺陽虛表現出多是“肺寒”、“肺中冷”,治法上用溫肺化飲的方法,主要方子有甘草幹姜湯、苓甘五味姜辛湯等。
補益肺陰法
對於肺陰損耗較輕者,多有脾胃的津液損傷,應該兼以養胃生津為法,可用沙參麥冬湯主之;陰虛比較嚴重的,壹般會累及腎臟,應該要兼補腎陰,宜用百合固金湯等方;如果氣陰都出現了虧損,那麽就要兼顧脾肺,同時治療,這種情況下麥門冬湯、生脈散都可以作為補氣潤肺的主要方子使用。所以關於補肺陰的方法,壹般以滋陰潤肺為主,再根據損耗的程度和累及的臟腑來做具體判斷。
本文部分素材參考《高忠英驗案精選》#商丘中醫# #名訓堂中醫館# #中醫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