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孫元化的著述作品

孫元化的著述作品

孫元化“絕世聰明,於古今遠近之書無不讀”(《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孫元化》),成為學貫中西的大學者,尤以西學見長,著作甚豐,大多與西學有關,今分類考訂如下: ①《周禮類編》四卷

光緒《嘉定縣誌·藝文誌·經部》存目,並有陸元輔對此書的贊語,說《周禮》儀禮三百篇,經本書類編後,明白易曉。

②《三古姓系匯譜》三十卷

光緒《嘉定縣誌·藝文誌·子部》存目,有錢東垣跋。

③《離騷解》

光緒《嘉定縣誌·藝文誌·集部》存目。 ①《幾何用法》壹卷

萬歷三十四年(1606),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孫元化隨徐“於每日三四時到利寓所”,參與其事(裴化行《利瑪竇傳》),對幾何學有獨到的見解。萬歷三十六年(1608),徐光啟《幾何原本》問世,孫元化則著有《幾何用法》壹卷,《寶山縣誌·藝文誌》存目。豐順氏《持靜齋書目·子部·天文算學類》收此書。上海東方圖書館藏有孫元化《幾何用法》抄本壹冊,凡48頁,前有自序:

子先師受幾何於利西泰,自丙年(萬歷34年,1606年)始也。……戊申(萬歷36年,1608年),纂輯《用法》,別為壹編,以便類考。……十余年無有問者,稍示究心,則借鈔《用法》止矣。……庚申(泰昌元年,1620年),武水錢禦冰先生忘年勢而下詢,當暑孜孜,似欲為此書拂塵蠹者,而余檢篋中原草,已烏有。聊復追而誌之……竟不能盡憶,尚冀異日者,幸遇友人鈔本借從補之。

從序言可知,東方館藏本不是孫的原稿,也不是原稿的傳抄本,而是作者1620年應人之需,回憶重編的壹個節本。

②《幾何體論》壹卷

豐順丁氏《持靜齋書目·子部·天文算學類》收此書,卷後有“慶余心齋”諸印,並有題記:“道光己酉(1849)春,烏程慶余校讀壹過。”又有“慶余疇人子弟”諸印。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孫元化》認為,“兩本書是曾經同壹個人收藏的。”

③《泰西算要》

曾遠榮《中國算學書目匯編增補》存目,編號10.20。1992年《嘉定縣誌·傳略·孫元化》作《太西算要》。是書有自序,記萬歷34年初涉西法幾何,“因旁及歷法、算術諸書,蓋入門而趾不自持也”,既而“手輯歷算種種”。後被人借抄久失。萬歷48年(1620),孫“檢最難憶者亟先之,窮兩日夜,首得算法”,並“增加倍計法”壹節。天啟5年(1625),又增補而成此書。像《幾何用法》壹樣,此書是對失傳著作的壹個追憶節本。

④《西學雜著》二卷

光緒《嘉定縣誌·藝文誌·子部》存目,記此“亦為闡明算法之書”。

孫元化對幾何學造詣極深,徐光啟撰《勾股義》,得他之力,刪定“正法十五條”。徐在此書《序》中說得很清楚:

門人孫初陽(孫元化字)氏刪為正法十五條,稍簡明矣。余因各為論撰其義,使夫精於數學者攬圖誦說,庶或為之解頤。 ①《西法神機》二卷光緒《嘉定縣誌·藝文誌·子部》存目,且附有簡要說明:“首論鑄炮,首論制藥,後論命中之由,並繪圖式,是書得之西人,大要根於算法。”1992年《嘉定縣誌·傳略·孫元化》記他“學習西方技術,精通火器,著有《神機法要》,介紹大炮的制法和用法等。”此《神機法要》當即光緒縣誌中的《西法神機》,書名當以前誌為是。

②《經武全書》十卷

光緒《嘉定縣誌·藝文誌·子部》存目。

《西法神機》、《經武全書》是我國最早介紹西洋火器、戰術的軍事著作,可惜未能引起朝廷重視,依法研制火炮,朝廷還冤殺這位絕無僅有的西學英才。孫後,再也無人懂炮學,更不用說著書立說了。清康熙帝要造炮,還得仰仗洋人。幫助康熙造炮的傳教士南懷仁著造炮書《神武圖說》,比孫元化晚四、五十年。 ①《遼言》

孫元化襄贊遼省軍務,出任登萊巡撫,為遼事籌劃奔走,所著《遼言》是這壹時期的奏疏、公文的匯編,《寶山縣誌·藝文誌》存目。孫元化與王徵論交始末壹文記“《遼稿》壹冊,附西鐸為問,他無言也。”所記《遼稿》當即《寶山縣誌》所載《遼言》,書稿征詢過西洋教士意見,西鐸“無言”,當持相似看法。

②《水壹方人集》十四卷

光緒《嘉定縣誌·藝文誌·史部》存目,錄有徐時勉作的序言,言及成書原委。說元化“歿後,子和鼎、和鬥搜集散逸(文字),發明當日成敗利鈍,朝臣邊臣掣肘誤國之故,於遼事獨詳,而公之竭誌畢命於遼事者,赤若燭照。”所收“皆奏疏、書啟、公文,所言皆軍政邊情。”因孫元化別號“水壹方人”,所以其文集作《水壹方人集》,後人稱此書為《孫中丞集》或《孫中丞遺集》,可惜已佚失。

方豪《中西交通史》記,《水壹方人集》有黃汝成序,說“所存者贊遼稿略,寧遠及扶登奏講數冊而已。”說是據《嘉定縣誌·藝文誌·史類》。查光緒《嘉定縣誌·藝文誌·史類》,只記徐時勉序,而無黃汝成序,錄此存疑,待考。

③奏疏

天啟二年(1622),孫元化上《備京》、《防邊》二策,受到同縣人吏科給事中侯震旸和樞臣孫承宗的賞識,侯薦舉孫元化,孫承宗要他襄贊軍務。二策是孫元化成名之作。

孫元化主張“富國必從正本,強國必以正兵”。所以,他曾上疏請求固本,加強農業。又上書解救副都禦史楊漣,楊因彈劾魏忠賢24大罪狀而下獄,孫因此獲罪,而被罷官。他關心國政民瘼,忠直無畏,由此可知。

崇禎初年,思宗誅魏忠賢,朝政壹新,孫元化復出,即上奏兵政十二事。(光緒《嘉定縣誌·人物誌》)

崇禎三年,孫元化上疏建言官軍進駐廣寧為根據地,漸次推進,恢復遼省,可惜未被朝廷采納。(同上)

同年,禮科給事中盧兆龍上疏反對徐光啟招募西兵、北上抗金的主張,孫元化支持徐光啟,上疏力爭,並請調西兵至登州。四年二月,盧又彈劾孫元化。孫疏文已不可得,其要旨可從盧奏疏中知之。(《崇禎長編》卷43) 孫元化有壹篇與王徵論交誼的小文留傳下來。崇禎五年,孫元化被打入死牢,受刑前數日,幕僚王徵到死牢探望,請他在絲帶上題字。此王徵與孫是教友,壹樣精通西學西器,又同懷愛民報國之誌。孫出任登萊巡撫,王放棄朝廷的高官不做,應孫之邀,到登州***事,結果同遇不幸,孫死刑,王罷官謫戍。孫在死牢見到至交,不勝感慨,乃書交誼始末,最後嘆息:“不意壹片癡腸,終成大夢,潦倒詔獄,臥廢已死。”此文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得以流傳。杜文凱《清代西人見聞錄》收錄此文,上海圖書館古籍部有杜書。方豪曾為此文註釋,發表在《真理雜誌》壹卷二期。

孫元化還為傳教士高壹誌《則聖十篇》作序。據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知《則聖十篇》是部宣傳教義的書,天啟六年(1626)後刻於福州,確年不詳。

來華意大利傳教士畢方濟著《睡答》、《畫答》,亦稱《睡畫二答》,上海徐家匯藏書樓藏本署:“西海畢方濟著,雲間孫元化訂。”此書經孫元化編訂,出版刻於崇禎二年(1629)。(《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畢方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