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不 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屢空,晏(yàn)如也。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lóu)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shāng)賦詩,以樂其誌。
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yú)?壹、文學常識及字音:給下列的字註音嗜( ) 輒( ) 吝( ) 褐( ) 簞( ) 屢( )晏( ) 黔婁( ) ( ) 汲( ) 茲( ) 儔( )觴( ) 歟( )二、結構、內容和中心:第壹段:寫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誌趣等第二段:對五柳先生精神風貌贊語1、“五柳先生”的字號來源於宅邊有五柳樹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閑靜少言,不慕榮利3、“五柳先生”的三大誌趣好讀書.性嗜酒.常著文章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況是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中 心: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壹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三、解詞和翻譯: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dān)瓢屢空。
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
忘懷得失,以此自終。〔1〕何許:何處,哪裏。
〔2〕不詳:不知道。詳,詳細地知道。
〔3〕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因,因此;以為,以之為。
焉,語氣助詞,相當與“矣”。號,別號。
〔4) 榮利:榮譽,利祿。〔5〕不求甚解:指對所讀的書只求理解含義,不執著於對壹字壹句的解釋。
甚:過分的。〔6〕會意:指對書中的意義有所領會。
(7)性:人的本性。(8)嗜:愛好,喜歡。
(9)親舊:親戚朋友。親,親戚。
舊,這裏指舊交、舊友,老朋友。(10) 如此: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11)或:有時。(12)置酒:準備酒。
(13)招之:邀請他。(14)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
造,往、到,到……去。輒,就;盡,指喝完。
〔15〕期在必醉:希望壹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6)既:既然〔17〕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預期。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離開。〔18〕環堵(dǔ)蕭然: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
環堵,周圍都是土墻,形容居室簡陋。蕭然:冷落、空曠的樣子。
〔19〕短褐(hè)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補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
穿結,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20)晏(yàn)如:安然自樂的樣子。
晏,平靜,安逸。如,形容詞詞尾,相當於“然”。
(21)簞(dān)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瓢,飲水用具。屢空,經常是空的。
〔22〕自娛:使自己歡娛。(23) 忘懷:不放在心上,忘記。
(24)自終:自己過完壹生。終,終了,結束。
譯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麽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
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貪圖榮華富貴。他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裏窮,經常沒有酒喝。親舊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
他壹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壹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並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
簡陋的居室裏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誌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壹生。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極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賦詩,以樂其誌。
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25)贊:古人常用於傳記體文章的結尾處,表示作傳人對傳主的評論。〔26〕黔(qián前)婁:春秋時魯國人,無意仕進,屢次辭去諸侯聘請。
他死後,曾子前去吊喪,黔婁的妻子稱贊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於貧賤,不忻忻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27〕戚戚:憂慮的樣子。〔28〕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30) 極:推究。〔29〕極其言:推究她所說的話。
(31)茲:代詞,此,指五柳先生。(32)若人:這樣的人,指黔婁。
(33)儔:類。(34) 銜觴:口銜酒杯,指飲酒。
觴,酒杯(35)以樂其誌:來使自己的情誌得到歡樂。樂,使……快樂。
誌,心意,誌向。譯文: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衷於發財做官。
’從這話看來,他該是五柳先生壹類人吧?壹邊喝。
2. 八年級下冊文言文《五柳先生傳》全文翻譯加分析《五柳先生傳》翻譯 原文: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屢空,晏(yàn)如也。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shāng)賦詩,以樂其誌。
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 譯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裏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號。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
閑適沈靜,很少說話,不貪圖榮華富貴。他喜歡讀書,只求領會書的大概意思,而不在壹字壹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
他特別喜歡喝酒,家裏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席請他喝。
壹喝酒就要喝得盡興,希望壹定喝醉。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不能遮擋狂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平時難以吃飽,可是他卻總是壹副安然自若的樣子。
常以寫文章自娛自樂,文章稍微顯示出自己的誌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這樣的方式過完自己的壹生。
贊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壹類的人吧?壹邊喝酒壹邊作詩,為自己的報定誌向而感到無比快樂。
這是上古無懷氏時候的百姓?還是遠古葛天氏統治下的百姓?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壹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
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
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裏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茍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
(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裏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壹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
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誌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誌趣。 陶淵明少有“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誌,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
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後,州裏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遊,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 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
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
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
“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壹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
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
(壹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
他高興極了,寫詩明誌:“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裏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
經過劉裕的“以身範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壹度對他產生好感。
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
3. 語文八下浙教版第22課《五柳先生傳》答案閱讀理解的第二篇古文的原 文 徐渭,字文長,為山陰諸生,聲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時,奇其才,有國土之目.然數奇,屢試輒蹶.中丞胡公宗憲聞之,客諸幕.文長每見,則葛衣烏巾,縱談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時公督數邊兵,威鎮東南,介胄之土,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壹諸生傲之,議者方之劉真長、杜少陵雲.會得白鹿,屬文長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壹切疏計,皆出其手.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視壹世土無可當意者.然竟不偶. 文長既已不得誌於有司,遂乃放浪曲蘗,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雲行、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壹切可驚可愕之狀,壹壹皆達之於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有王者氣,非彼巾幗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識,氣沈而法嚴,不以摸擬損才,不以議論傷格,韓、曾之流亞也.文長既雅不與時調合,當時所謂騷壇主盟者,文長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於越,悲夫! 喜作書,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歐陽公所謂“妖韶女,老自有余態”者也.間以其余,旁溢為花鳥,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殺其繼室,下獄論死.張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憤益深,佯狂益甚,顯者至門,或拒不納.時攜錢至酒肆,呼下隸與飲.或自持斧擊破其頭,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或以利錐錐其兩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歲詩文益奇,無刻本,集藏於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鈔錄,今未至.余所見者,《徐文長集》、《闕編》二種而已.然文長竟以不得誌於時,抱憤而卒. 石公日:先生數奇不已,遂為狂疾.狂疾不已,遂為囹圄.古今文人牢騷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雖然,胡公間世豪傑,永陵英主,幕中禮數異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悅,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獨身未貴耳.先生詩文崛起,壹掃近代蕪穢之習,百世而下,自有定論,胡為不遇哉? 梅客生嘗寄予書曰:“文長吾老友,病奇於人,人奇於詩.”余謂文長無之而不奇者也.無之而不奇,斯無之而不奇也.悲夫! 譯 文 徐渭,表字文長,是山陰生員,聲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試官時,對他的才華感到震驚,視之為國士.然而他命運不佳,屢次應試屢次落第.中丞胡公宗憲聽說後,把他聘作幕僚.文長每次參見胡公,總是身著葛布長衫,頭戴烏巾,揮灑自如,了無顧忌地談論天下大事,胡公聽後十分贊賞.當時胡公統率著幾支軍隊,威鎮東南沿海,部下將士在他面前,總是側身緩步,跪下回話,不敢仰視.而文長以帳下壹生員對胡公的態度卻如此高傲,好議論的人把他比作劉真長、杜少陵壹流人物.恰逢胡公獵得壹頭白鹿,以為祥瑞,囑托文長作賀表,表文奏上後,世宗皇帝很滿意.胡公是以更加器重文長,所有疏奏計簿都交他辦理.文長深信自己才智過人,好出奇制勝,所談論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他恃才傲物,覺得世間的事物沒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卻總是沒有機會壹層身手. 文長既然不得誌,不被當道看重,於是乃放浪形骸,肆意狂飲,縱情山水.他遊歷了山東(齊魯)、河北(燕趙),又飽覽了塞外大漠.他所見的山如奔馬、海浪壁立、胡沙滿天和雷霆千裏的景象,風雨交鳴的聲音和奇木異樹的形狀,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華熱鬧,以及奇人異士、怪魚珍鳥,所有前所未見,令人驚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他都壹壹化入了詩中.他胸中壹直郁結著強烈的不平奮爭精神和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涼.所以他的詩有時怒罵,有時嬉笑,有時如山洪奔流於峽谷,發出轟雷般的濤聲,有時如春芽破土,充滿蓬勃的生機.有時他的詩像寡婦深夜的哭聲那樣淒厲,有時像逆旅行客沖寒啟程那樣無奈.雖然他詩作的格調,有時比較卑下,但是匠心獨運,有大氣象和超人的氣概.那種如以色事人的女子壹般媚俗的詩作是難以望其項背的.徐文長於為文之道有真知卓見,他的文章氣象沈著而法度精嚴,他不為默守成規而壓抑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也不漫無節制地放縱議論以致傷害文章的嚴謹理路,真是韓愈、曾鞏壹流的文章家.徐文長誌趣高雅,不與時俗合調,對當時的所謂文壇領袖,他壹概加以憤怒的抨擊,所以他的文字沒人推重,名氣也只局限在家鄉浙江壹帶,這實在令人為之悲哀! 文長喜好書法,他用筆奔放有如他的詩,在蒼勁豪邁中另具壹種嫵媚的姿態躍然紙上,歐陽公所謂的美人遲暮另具壹種韻味的說法,可用之於形容文長的書法.文長以詩、文、書法修養的余緒,涉筆成花鳥畫,也都超逸有情致. 後來,文長因疑忌誤殺他的繼室妻子而下獄定死罪,張元汴太史極力營救,方得出獄.晚年的徐文長對世道愈加憤恨不平,於是有意作出壹種更為狂放的樣子,達官名士登門拜訪,他時常會拒絕不見.他又經常帶著錢到酒店,叫下人仆隸和他壹起喝酒.他曾拿斧頭砍擊自己的頭臚,血流滿面,頭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哢哢有聲.他還曾用尖利的錐子錐入自己雙耳壹寸多深,卻竟然沒有死.周望聲稱文長的詩文到晚年愈加奇異,沒有刻本行世,詩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舉同年,曾委托他們抄錄文長的詩文,至今沒有得。
4. 文言文《五柳先生傳》[編輯本段]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dān)瓢屢空。
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
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極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麽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
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貪圖榮華富貴。
他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裏窮,經常沒有酒喝。
親舊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壹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壹定喝醉。
喝醉了就回家去,並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裏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誌趣。
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壹生。 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衷於發財做官。
’從這話看來,他該是五柳先生壹類人吧?壹邊喝酒壹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誌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統治下的百姓吧?”。
5. 八年級下冊文言文《五柳先生傳》全文翻譯加分析《五柳先生傳》翻譯 原文: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hào)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hè)穿結,簞(dān)瓢屢空,晏(yàn)如也。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shāng)賦詩,以樂其誌。
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 譯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裏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號。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
閑適沈靜,很少說話,不貪圖榮華富貴。他喜歡讀書,只求領會書的大概意思,而不在壹字壹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
他特別喜歡喝酒,家裏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席請他喝。
壹喝酒就要喝得盡興,希望壹定喝醉。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不能遮擋狂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平時難以吃飽,可是他卻總是壹副安然自若的樣子。
常以寫文章自娛自樂,文章稍微顯示出自己的誌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這樣的方式過完自己的壹生。
贊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壹類的人吧?壹邊喝酒壹邊作詩,為自己的報定誌向而感到無比快樂。
這是上古無懷氏時候的百姓?還是遠古葛天氏統治下的百姓?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壹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
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
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裏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茍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
(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裏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壹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
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誌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誌趣。 陶淵明少有“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誌,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
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後,州裏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遊,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 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
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
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
“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壹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
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
(壹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
他高興極了,寫詩明誌:“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裏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
經過劉裕的“以身範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壹度對他產生好感。
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