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漢川赤壁學術研究

漢川赤壁學術研究

2005年6月,《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發表了《湖北漢川赤壁古戰場》壹文。

本文由湖州師範大學教授馮漢江和荊州紡織職工大學副教授陳忠林撰寫。發表在《荊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第6期。在本刊出版前,由《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編輯部組織北京有關史學家和歷史學家進行了審稿和審定。

本文以當時建安七子之壹的王參《群英會》、陸機《三國誌·亡與史》中的論點為基礎,以當代著名史學家、武漢大學教授石全為例,以今翼城三國時期的古江陵、古當陽、鐘祥的古巴山、古華容、今赤壁之戰等著作為依據。結合中州、董重、劉戈、赫爾、徐幫虎、京山、應城、天門等地的大量傳說、典故和遺址,證明《三國誌》中記載的赤壁之戰與武林之戰、曹操大敗的戰場,就是調茶湖流域的中州赤壁、董重、劉戈,並得出赤壁古戰場確實在漢代的結論。

赤壁古戰場在湖北漢川。

[摘要]通過理論研究、實地考察和戰況分析,文章認為赤壁之戰不是發生在長江上,而是發生在漢水上。而赤壁古戰場的位置應該在湖北漢川的赤壁(今漢川市赤壁街)和武林(今漢川市董重鎮)。

[關鍵詞]赤壁之戰;漢川赤壁;漢川武林;漢川大池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K872【文獻識別碼】A【文號】1009-508 x(2005)02-0096-05

赤壁之戰發生在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當時曹操率軍南下統壹天下。孫權和劉備結成聯盟,打敗了曹駿..這場戰爭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是戰爭史上著名的戰例。關於赤壁古戰場的位置,古代有“荊楚五赤壁”(蒲陰、武昌、黃州、漢陽、漢川赤壁)之說;當代史家有溥隱、武昌、嘉魚。可見,赤壁古戰場的位置至今尚無定論,是壹個永恒的謎。經過理論研究和實地考察,我們認為赤壁之戰應該發生在湖北赤壁(今漢川市赤壁街道)和武林(今漢川市董重鎮)。

1.漢水河畔發生了赤壁之戰。

西晉陸機(261-303)在《死論》中說:“魏嘗勝之威,引百萬軍,浮登塞(襄樊城東北)之舟,下漢陰,羽無數。龍躍順流而下,銳於分裂,千裏之行,大踏步前進。.....而周瑜趕我做偏師,我在赤壁失旗,卻免了我,我在遠方。”【1】這篇文章明確指出曹操的水軍和步兵騎兵都是沿漢水南下的。

我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石全在《古荊楚地理新探》中寫道:“今湖北宜城市楚皇城遺址,應為秦漢時期楚杜英及其繼承者城市江陵城(南郡治所)舊址”[2]“公元555年小查建立侯亮小朝廷時,……長江北岸(今湖北荊州)這壹遺址開始出現另壹座新的江陵城”。[2]“漢朝末年,三國巴丘城...當時在鐘祥縣城西北67裏”。[2]“漢魏當陽城在翼城縣以西七裏崗附近”。[2]“古華容縣在姬胡附近,鐘祥西北”。[2]上述漢魏時期的“江陵”、“巴丘”、“當陽”、“華容”,都在漢水地區。故《三國誌·武帝》:“公(曹操)自江陵至巴丘所集。.....去赤壁,又備戰,不好。”[3]記載中提到的“江陵”、“巴丘”、“赤壁”,應該都在漢水河畔。

漢水古稱“江”,三國時期的“長江”上遊是指夏口至襄陽之間的漢水。《史記·周本紀》(卷四)說:‘王召南遊打獵,未歸,死於江面’。周昭王南征,壹去不回漢水,這是不爭的事實。這裏史書上所說的‘江’,顯然不是長江,而只是漢水。[2]《三國誌·蜀史·關羽列傳》雲:‘我祖自範渡江,不寄其羽舟江陵’。劉備駐紮在漢水北岸的樊城。在曹操大軍南下的壓力下,他率部南撤。過了河,就到了襄陽。.....既然範指的是的“江”,顯然它只能指湖北襄樊市附近的漢水。[2]

王燦《英雄傳》:“周瑜鎮江之夏,曹操欲從赤壁渡江南下,無火。他在漢水下船,住在浦口,但沒有立即渡江。周瑜夜使輕取百船,五十人動之。有的人舉著火把,火壹燒起來,就又回到火邊。壹會兒燒了幾千個餅,火大了,光照天上,晚上去操。”[4]王燦是漢末“建安七子”之壹。他先依附劉表,後被任命為丞相。參加過赤壁之戰。所以《英雄》中的記載是可靠的。這篇文章清楚地記錄了曹操的水軍是從漢水上下來的,所以赤壁之戰只能發生在漢水上。

二、漢川赤壁說的歷史遺跡依據

(壹)紀明市、深深臺、豆埠市。

"紀明市在該縣西部100英裏處。"《伊名通誌》雲:曹操敗武林,築城屯兵。他壹聽說外軍要來,就假裝打鳴逃跑,俗稱張家成。[5]今紀明位於漢川赫爾鎮燕子村,面積90畝。它是壹個長方形的土城,很早就被破壞了,但車輪走廊依然可見。近年來,壹些農民在城市的東北角挖出了壹些東漢晚期的磚。”女神臺位於南湖張馳,墳墓在平地上高出四五英尺。吳偉破荊州,下到東吳,壹夜之間就成了這個樣子,號稱神。”[5]古臺今在赫爾鎮神靈臺村,距紀明城4公裏,吳偉廟就建在這裏;豆布城,現名豆布墩,距離神神臺6公裏。清代學者魏倬元有詩:“壹峰滿石,鬥步自稱名。路轉溪流水,山歸山造城。霧開龜現,風啼,眾人問騎幾回。”[5]即寫曹操赤壁大敗,武林敗退。

(2)漢川赤壁、赤壁古井、豆皮湖、大灘的桅桿。

“赤壁街在縣城以西120裏,在湖北境內,是荊楚五大赤壁之壹。明朝時,土地被水淹沒,漢江是城市西北的壹個巨大城鎮。自從水路南下,河道不通,就成了陰虛。”[5]赤壁街有壹口古井,當地人至今仍在使用。通過對井磚的考證,是當時的遺物。據說周圍埋著十幾口古井。赤壁街西北的豆皮湖,1958修建養殖場時,發現壹根桅桿垂直露出地面壹尺多高,上部被村民挖開。在赤壁東南4公裏的牛叫灣,壹位老人講述了他小時候在村前的遊泳池遊泳的故事,他在水下發現了壹根垂直的桅桿。為什麽漢川赤壁周邊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桅桿?這不禁讓我們深思:當然,壹個證明這個地方在古代是壹個深湖,壹個給我們提供了研究線索。它的桅桿是當時燃燒的戰艦留下的遺跡嗎?

(3)漢川武林、君骨臺、君古堡。

漢川武林就是現在的漢川董重鎮,距離漢川赤壁9公裏。這個城鎮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明末,改名為西府鎮,後改名為奚仲鎮。1.5km向北,有壹個土臺,名為白骨臺。1958,這裏填海造地。挖到2.5米深的時候,全是松土。在壹萬平方米的疏松土壤中,挖出了大量的人骨,許多帶有圓環和圓形銅扣的銅鏡,顯然是當時士兵盔甲的遺物。可以看出“(曹駿)士卒饑腸轆轆,而死者居多”。[3]此外,武林中敗仗的將士都葬在這裏。手冢治蟲鎮有三座城堡,被當地人稱為手冢治蟲,都是50年代挖出來的。但形制各異的磚依然存在,經荊州博物館專家鑒定為東漢晚期的磚。據當時參與挖城堡的老人說,城堡裏有石桌、石凳、碗、杯、壺、牙筷、石馬、石人、青銅劍和大量銅錢。

(4)漢川大池、貝殼山、立美站

《魏徵》:“曹操武林之敗,雞鳴而跑,至天明”。[6]大池即今漢川劉戈鎮,古漢水流經此處,赤壁之戰為軍事要地。貝殼山位於應城市義和鎮新路村,距董重鎮5公裏。這裏有四座貝殼山,每座長約150米,寬20米,高5米。據說曹駿歷代缺糧,士兵們以湖中的貽貝為食,貽貝的殼堆積在這裏形成了這座山。貝殼山以北10公裏,應城市龍賽湖西北有壹個名為辰巳站的地方站臺。應城縣地名說:“此臺是曹操下江南時,在辰巳兩個時辰內所建,用作閱兵臺。”[7]

此外,漢川赤壁地區還有相關遺跡,如曹王馬臺、曹駿營門口、曹操古堤、曹家巖、曹操廟、曹無街、紫龍泉、木馬嶺、洗馬口、樹子岐、麻城等。

第三,漢川赤壁說的理論基礎。

據唐朝《元和縣誌》記載,“赤壁曹氏在縣城(漢川縣)西八十裏,古今書上常說此為曹公之敗”。[8]可見漢川赤壁說在唐以前是很流行的,而且是唐以前唯壹的。但當時唐人認定江陵、南郡在長江上,於是認為赤壁之戰發生在長江上,從而否定了漢川赤壁之說。".....曹公既從江陵水軍至巴丘,赤壁而下巴丘,軍敗引回南郡,周瑜水軍退,且在大江之中,與察川(漢川)不同。”[8]此後,又有其他赤壁說。現已證明,漢魏時期的江陵、南郡、巴邱都在漢水附近,現在的江陵是公元555年遷建的,距離赤壁之戰已有300多年。可以看出,因為地址搬遷,記錄有誤。

”“‘曹林大敗,烏鴉跑掉了,到大紅天’。也就是五代時縣城遷到此地,也就是劉家閣(今漢川劉戈鎮)之地。[6]這說明曹操在武林敗北後退守漢川大池。也說明赤壁之戰相關的赤壁、武林、大池都在漢川。

赤壁之戰後,曹操致信孫權說:“赤壁困時,穿雲夢,有霧,故使妳迷了路。”。[2]當時隨曹操去赤壁的徐幹在《征序》中說:“沿江左轉,涉雲夢無惡”。[9]曹和徐在《雲夢澤》中都提到了赤壁之戰。《漢川縣誌》載:“縣境是歷史上古雲夢澤的組成部分...經過漢水的延伸和沈積,逐漸形成了廣闊的湖泊沖積平原”。[10]漢川赤壁地區的胡澤是雲夢澤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徐幹所說的“左轉”,是指曹操的水軍從襄陽沿漢水南下,在荊門沙洋處東轉,進入漢川赤壁壹帶的湖中。

《三國誌·周瑜傳》:“權遂遣瑜、等人,合力抗曹公,於赤壁相見。當時曹有疾,戰首日,公軍退,引江北、於至南岸。”[3]本文僅說明周瑜的水軍在“河南岸”;沒有說明赤壁在“河”的“南岸”;只說明曹操水軍“引江北”,並沒有在最後說明“引江北武林”。因為前面提到的王燦英雄“周瑜夏至鎮江,曹操欲從赤壁渡江南”。可見赤壁位於“江”之北。因為前面提到的赤壁之戰就發生在漢水之上,而漢水在古代也被稱為“江”,“江”就是指漢水。因為古漢水下遊有兩支,所以曹軍部騎兵駐紮在武林、漢川、大池等地,都在古漢水北支以北。曹操的水軍必須配合其騎兵,只能駐紮在古漢水北支下遊的湖中。所以這個“河”實際上指的是古漢水北支,赤壁位於“河”的北面,即漢水北支的北面,與漢川赤壁重合。

圖1赤壁之戰相關地名位置示意圖。

圖2赤壁之戰示意圖

四、關於其他赤壁。

(1)溥陰赤壁和洪湖武林

浦陰的赤壁山,是湖北省浦陰縣西北部長江南岸的赤壁山,對面是洪湖市的烏林集。普賢赤壁說,曹駿的幾個萬水軍從湖北江陵順長江而下,幾十萬騎兵沿江而行,經過江陵、監利到洪湖武林。赤壁浦陰長江上,周瑜水軍首戰大敗曹水軍,曹操水軍退守江北洪湖武林。然後周瑜和黃蓋放火燒曹駿的船和岸上的營地。最後,曹操燒壞的船從洪湖武林經華林華容道撤退到江陵。這樣就把普賢赤壁和洪湖武林描述成了壹個戰場。溥隱赤壁說疑點之壹:古代洪湖、監利周邊的地理條件。宋代陸遊在大路六年(1170)四川夔州上任時,從漢陽沌口乘船到石首縣。陸遊經過此地時,寫下如下記載:“九月壹日,開始入亂,河中小。”兩岸都在期待,這叫百裏荒。無路可拉,船夫引百尺小船。晚上在蘆葦蕩停車只要四十五裏。平時開船,比這遇到的盜竊多;2日有20多家,都是搞釣魚的;第四天,船民說:從此,惡澤深阻,虎狼出沒。走路不自知,就會受到傷害。8日上午,江陵第二鎮建寧鎮。凡行亂七日,自然泛濫河,入石首縣界。"[11]陸遊的行程將經過湖北省的漢陽、綿陽、洪湖、監利、江陵,到達石首。據陸遊記載,宋代洪湖、監利為湖泊、沼澤。赤壁之戰比陸遊早962年經過這裏,當時更加荒涼,曹操步騎兵根本不可能在這裏往返。當時長江上沒有大堤,曹軍部騎兵不可能從洪湖武林到達監利的華容道。其次,赤壁和武林是兩個獨立的戰場。赤壁之戰後,曹操在給孫權的信中說:“赤壁之戰,值得壹病,獨燒船,使周得此名。”[5]這說明周瑜參與了赤壁戰場。赤壁之戰後,魯肅向關羽索要荊州南部諸郡時,關羽對魯肅說:“武林之戰,左將軍(劉備)在壹線,他盡全力打敗了魏。這是徒勞的,沒有土地,但他想收回土地。[3]這說明劉備參與了武林的戰場。第三,曹駿退到了“江北”,而不是“武林”。第四,洪湖烏林雞是黃鵬的巖頭,是壹個狹窄地帶。這裏容不下數百名曹駿騎兵。僅憑以上理由,就足以說明普賢赤壁和洪湖武林並非赤壁古戰場。

(2)武昌赤壁、嘉魚赤壁

五常赤壁位於湖北省五常縣西長江南岸的赤雞山,漢陽縣紗帽山在江北對岸。五常赤壁說武林就是洪湖武林,五常赤壁離洪湖武林64公裏。這在軍事上不符合曹操“集中兵力,迅速行動”的原則;其次,從洪湖武林到漢陽紗帽山,會經過洪湖、綿陽、漢陽縣城。當時是湖泊沼澤之地,不利於駐軍和撤退;再次,有充分的理由說明洪湖武林不是赤壁之戰中的武林,而武昌赤壁是以洪湖武林為藍本的,所以武昌赤壁顯然不是赤壁古戰場。關於嘉魚赤壁,是因為歷史上湖北武昌、嘉魚、蒲陰的行政區經常變動。有時普賢赤壁在嘉魚境內,則普賢赤壁稱為“嘉魚赤壁”;有時五常赤壁在嘉魚境內,在嘉魚東北,則認為“赤壁在嘉魚東北”。解放後,溥陰赤壁在溥陰縣,五常赤壁在五常縣,所以今天嘉魚縣沒有赤壁。

(3)漢陽赤壁、黃州赤壁

漢陽赤壁位於漢陽縣蔡甸東3公裏的城頭山。古稱臨漳山,臨漳山南峰稱武林峰,又名赤壁。因為史書記載的赤壁和武林是兩個不同的地名,不是山峰,漢陽赤壁明顯與史書記載不符。至於黃州赤壁,因蘇軾在黃州寫下《赤壁賦》而得名,世稱“文赤壁”。自然與赤壁之戰無關。

動詞 (verb的縮寫)赤壁之戰戰局分析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自立為丞相。七月,曹征劉表。八月,劉表病逝,劉聰繼位。劉從屯襄陽,劉北屯樊城。9月,曹操進軍新野,劉聰很快投降曹操,隨後曹操占領襄陽。劉備得知劉聰已經倒向曹操後,率軍從樊城渡過漢水,經襄陽退守江陵,命關羽的水軍從樊城經漢水迎敵。

曹操擔心劉備會從江陵得到軍需,於是率領五千騎兵,日夜兼程三百余裏,在長阪、當陽追上並擊敗劉備,占領了江陵。這時,孫權派魯肅去荊州觀察局勢。途中,魯肅得知劉聰投降了曹,趕到當陽長阪與落荒而逃的劉備會合,勸說他聯合孫權抗擊曹,得到了劉備的同意。劉備退到漢水,正好遇到關羽的水軍,渡過漢水,遇到前來迎敵的劉啟率領的壹萬多人。他們壹起去了夏口(武漢)。劉備派諸葛亮到柴桑(九江)與孫權商議聯合抗曹事宜。然後劉備率領關羽的水軍到了凡口(鄂州)。

孫權在柴桑召集部下,研究對付曹操的對策。魯肅和周瑜爭論反對曹。於是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領三萬水軍,劉備率領關羽的壹萬水軍,沿著長江向西行進到夏口。

為了統壹天下,曹操不得不攻占夏口,沿江進攻劉備和孫權。曹操的水軍順漢水而下,進入漢川赤壁壹帶的湖中。曹操的騎兵必須配合其水軍,經襄樊、宜城、鐘祥,京山曹無街,湖北天門皂市鎮,到達漢川的武林、大池。

孫、劉聯手,從峽口沿漢水西進,周瑜的水軍在漢川赤壁壹帶的湖中擊敗了曹操的水軍。曹操退守漢川武林時,遭到劉備軍的重創。由於兩次遭到孫、劉聯軍的打擊,又遭受了嚴重的饑餓和疾病,大批士兵死亡,戰鬥力被削弱。曹駿在漢川打不中,曹操從武林、漢川撤退到漢川打。然後曹駿從漢川大池向西北撤退,經過今湖北應城、京山、鐘祥,到達楚皇城宜城(漢代江陵、南郡治)。“先人與吳郡並駕齊驅,直追南郡”。[3]劉備率軍從陸路追到南郡,周瑜率領水軍從漢水追到南郡。曹操留在曹仁,鎮守江陵,遣樂到襄陽,自率北返。

漢川真的是赤壁古戰場嗎?

幾年前,我驚訝地看到《湖北漢川赤壁古戰場》壹文,作者是兩位漢川人——湖州師範學院藝術學院教授馮漢江和荊州紡織職工學院紡織系副教授陳忠林。赤壁古戰場應該在湖北漢川的赤壁(今漢川市赤壁街)和武林(今漢川市董重鎮)。

三國和赤壁之戰是重要的歷史事件,在正史和地方誌中都有詳細的記載。不像雍正罷官、孝莊復婚等歷史事件,似乎有隱情,所以眾說紛紜。近年來,在地方利益和民眾對歷史知識渴求的驅動下,不時出現湖北與湖南關於李自成死亡地點的爭議,山東與湖北關於諸葛亮“耕田”地點的爭議,甚至出現四川“劉臭豆腐”的鬧劇。

漢川赤壁怎麽了?

漢川赤壁是古代荊楚五大赤壁之壹,位於漢川中州大堤內。因為這裏的土壤紅了幾十裏,陽光普照,赤壁街紅了,整個城市都是玫瑰色的,所以叫赤壁。清代學者張清標過赤壁街時,曾寫下壹首詩:“街南街北有幾處停車場,無數烏鴉垂下。只有夕陽不能消失,和秋水壹起綻放。搖新河至潮,西風吹山椒。誰能問起孫曹,仔細聽聽漁歌?這裏所說的“誰該過問孫曹的事”,其實並不是指三國的赤壁,而類似於蘇軾的“老根據地之西,人文是三國周郎的赤壁”,只是壹個借口而已。”阿清沈竹平《竹枝詞》:“赤壁橫江與熊磊交戰,漢南之遺跡亦相似。故事《明日塵埃出,朝霞紅》中“哈南遺骨同”這句話中的“同”字,可以很清楚地表達這個意思。

至於漢川赤壁發現三國時期的船帆、桅桿、兵器散落等器物,應該不足為奇。漢川毗鄰古荊州和長江,過往交戰軍隊留下遺跡也是常有的事。漢川的徐幫虎鎮不就是因為關羽路過此地,做了壹匹馬而得名的嗎?不過古人的意見比較客觀。

看了漢川縣誌,越來越覺得“赤壁古戰場在漢川”是站不住腳的。在其編年史第693頁《郡縣誌》上說:“赤壁街為荊楚五赤壁之壹,在縣城西北壹百二十裏。老傀儡是孫操的戰場,勢如磐石數裏,故附耳。”可見,“赤壁古戰場在漢川”的說法只是家鄉人的壹廂情願,難以成立。

作為茶余飯後的談資,這種牽強附會的話會讓人發笑,但會讓人捧腹大笑,還會大方的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