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初,<<語言研究>>雜誌發表了兩位語言學家,中山大學教授葉國泉,廣東省政府參事副教授羅康寧的論文<<粵語源流考>>,首次披露其”粵語起源於古廣信--今之廣西梧州,廣東封開”的研究成果,在語言學界引起轟動.當年及次年,珠江文化研究會兩次組織多學科的專家論證會,對此達成***識,取得壹致的結論.此後,報道這壹消息的新華社電訊傳遍全世界,在世界華人中產生震動.
眾所周知道,粵語發源於古廣信.古廣信就是今廣西梧州,廣東封開是廣信縣的轄地,而不是治所;嶺南最早的“首府”設於今梧州;經靈渠通長江水系的漓江才有可能成為古代水上“絲綢之路”。依據:《前漢書》雲:“蒼梧……有漓水關”;“有漓水東南至廣信”。傳統的說法,包括權威的《辭海》、《辭源》及著名的典籍和近、當代專家學者的說法,均指古廣信就是蒼梧郡治的今廣西梧州市。雖然有些古籍也曾指說廣信是在今之廣東封開(封川、封州),但不為大多數嚴謹的古代史家和今近學者所取。例如,被唐憲宗稱為“博聞強學,知歷代沿革之要”的曾任唐嶺南節度使的杜佑,其史學名著《通典》,說到“封川”、“封州”時,均從晉代說起,此前之沿革均只字不提。
當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在距今2115年前,平定了南越國呂嘉之亂,完成了南中國歸漢的統壹大業,重賞立功將士,下令將南蠻之地的嶺南劃分為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轄地包括今之兩廣。五年後,即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將統轄整個嶺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設在蒼梧郡治的廣信,使之成為整個南中國的首府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元309年之後,漢獻帝設立交州,交州牧和交州剌史並設治所於蒼梧郡之廣信,那時尚未有廣州之名。
蒼梧郡地處今兩廣版圖的中心,轄地相當於今之梧州、肇慶、賀州三地區。北有桂江(漓水)經靈渠通湘江連接長江水系。橫貫兩廣的嶺南母親河珠江的主流西江,穿郡城而過。統領這壹大片南中國土地的首府廣信,其地位顯然就十分重要。
蒼梧古郡和古廣信有什麽了不起?兩漢四百多年間,先後出了“三陳六士”為首的壹批政治、經濟、文化學術和宗教的精英,尤其“三陳六士”,更是享譽全國,堪稱壹流,無愧為領袖、先驅、核心的人物。“左氏遠在蒼梧”當時全國學術界的這壹定評,足見南蠻之地的嶺南在全國學術界的崇高地位。當時的蒼梧故郡,不僅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還是全國學術文化壹時之中心和頂峰,可謂輝煌矣!
今天研究嶺南文化,就離不開蒼梧故郡和古廣信。
蒼梧郡治即今廣西梧州,這是大家公認的,古今並無疑議。
漢族文化及語言也就從廣信逐漸向東傳播,粵語也逐漸成為西江流域至珠江三角洲壹帶的通行語言。粵語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點,又有壹定流通範圍之後,便停止了接受北方漢語的進壹步同化,甚至對這種同化產生抗拒作用。而中原漢語受北方遊牧民族語言的影響,與較多地保留隋唐以前中原漢語的粵語與拉開了距離。
粵語從廣信東傳時,具有相對穩定性,已停止接受中原漢語的進壹步同化,突出地表現在它對客家話的態度上。客家人從中原進入嶺南,在唐末與宋高宗南渡時形成高潮。那時,嶺南原來的漢族移民勢力已十分強大,控制住珠江三角形及西江兩岸平原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因而新遷來的客家人只能定居在嶺南山區。本來,客家話在當時要算是較標準的中原漢語,但傳入嶺南之後卻無法同化已經形成自己特點的粵語。相反,根據文化傳播“窮學富”的原則,有些地區的客家話受粵語的滲透,成為“雙方語言”,甚至成為粵語區.據調查.全世界有三個城市的粵語是最標準的,他們是香港,廣州和梧州~~
又說粵語各次方言區分為三個層次:第壹層次是廣州話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及西江兩岸的市縣,包括梧州市,還有香港、澳門的話語為基礎,這是粵語系統中最為通行的主體方言。第二層次是屬於珠江或西江流域的外圍或邊遠地區,其中包括東莞、增城、從化、清遠、雲浮、羅定、交州、化州壹帶,以及岑溪、玉林、南寧等地。這些地方的方言與廣州話比較起來,雖有各種不同的特點,但語音、詞匯***同點仍然較多,大同小異。第三層次是非珠江或西江流域的粵語片,包括粵西的陽山、連縣等,粵中的新會、臺山、陽江等,廣西的合浦、靈山等地,這壹非西江流域的粵語,無論在語音還是語匯方面,跟廣州話都有較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