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誌在泰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誌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壹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什麽,鐘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
鐘子期去世後,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鐘子期的思念。
本文通過講述了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可以體會到朋友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告訴我們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
擴展資料
《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鐘子期領會琴曲誌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伯牙的作品。
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荀子·勸學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