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倩在上海成名,並被聘為上海美術學院教授。他與黃、張、等教授關系密切。後來,的弟弟張從四川到了上海,也拜曾為師,並與成了師弟關系。
19年(1930),馬倩應日本畫院邀請赴日本舉辦個展。後來,他參加了在倫敦,巴拿馬,香港和新加坡的藝術展覽。
是壹部24卷本的《馬畫寶畫譜》(原自修命名為《馬畫譜》,1928年世界書局印刷時由石印本改名),廣為流傳,此後多次再版(如1982,6540年上海古籍書局)。黃為書作序,說“馬軍是周代企業,畫南北,善寫文字,凡善者,必有其精妙之處”。康有為題詞評價為“難得”。
抗戰期間,馬倩不僅作畫義賣支援前線,還上戰場寫生,創作了《畏敵,勇闖三軍》等壹批藝術作品,歌頌愛國英雄,鼓舞抗日士氣。
馬倩念念不忘自己的家鄉,故自稱“瓊池漁翁”,常用於繪畫。得知家鄉重修縣誌,特地畫了“西昌八景六景”(***14),並做了鋅版送到縣誌局。
民國26年(1937),日本飛機侵華,轟炸上海。馬倩死於他唯壹的兒子的死亡,並因焦慮而生病。不久後他就去世了,享年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