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籍閱讀和整理的需要。中國擁有眾多的古籍,繼承並發揚古代文化是現代中國人壹項重要任務,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才能在世界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且在現代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帶有古典意味的語言,所以,古代漢語的知識與修養就具有壹定的意義了。例如古樂府《東門行》:“出東門,不顧歸。”“不顧”壹詞,壹本寫作“不願”。“不顧歸”是指不再考慮回家,“不願歸”是指不願意回家。其實,“顧”在中古時期常有“返、還”之義。例如梁劉遵《度關山》:“行人思顧返,道別且徘徊。”陶潛《詠荊軻》:“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廷。”
3、學習現代漢語和理解方言的需要。現代漢語是從古代漢語中發展過來的,對古代漢語有繼承,也有變化,學習古代漢語,有助於現代漢語的學習掌握。另外,現代漢語中的方言是古代漢語的遺留,要理解、研究方言必須借助古代漢語這個工具。例如“挺屍”壹詞在四川方言是“睡覺”之義,這是古代漢語的遺留,如《紅樓夢》44回:“下流東西,灌了黃湯,不說安分守己的挺屍去,倒打起老婆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