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圖書館是綜合性研究圖書館,是國家總書庫。履行搜集、加工、存儲、研究、利用和傳播知識信息的職責。國家圖書館是全國書目中心、圖書館信息網絡中心。研究和采用現代技術,在全國圖書館標準化、規範化、數字化、網絡化建設中起骨幹作用。承擔著為中央國家領導機關,重點科研、教育、生產單位和社會公眾服務的任務。負責全國圖書館業務輔導,開展圖書館學研究。代表國家執行有關對外文化協定,開展與國內外圖書館界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前身是建於清代的京師圖書館。20世紀初,在變法圖強和西學東漸的背景下,有識之士力奏清政府興辦圖書館和學堂,以承揚民族文化,吸收先進科學。1909年(清宣統元年)9月9日宣統皇帝禦批興建京師圖書館,四品翰林院編修繆荃孫為首任監督,館舍設在北京廣化寺。
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宏富,品類齊全,古今中外,集精擷萃。截止1998年底,館藏文獻已達2160萬冊(件),居世界國家圖書館第五位,並以每年60-70萬冊(件)的速度增長。
中國國家圖書館履行全國書目中心職責,編輯出版國家書目、聯合目錄和館藏目錄。
國家圖書館編輯全國書刊聯合目錄始於1927年,1957年以後此項工作得到全面加強和完善。1997年10月正式成立全國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在全國範圍內組織與管理圖書館計算機聯合編目工作,***建網上聯合目錄,***享書目數據資源和文獻資源。
從“知識寶庫”到“知識噴泉”,形象地揭示了圖書館的性質和功能。中國國家圖書館憑借豐富的文獻資源,為中央國家領導機關和社會公眾提供良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