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簡述小說發展的歷程

簡述小說發展的歷程

小說發展的歷程

1、先秦兩漢萌芽:神話傳說、寓言故事與史傳文學等。

2、魏晉南北朝的雛形:誌怪與誌人,實錄。

幹寶《搜神記》為誌怪小說代表,“發明神道之不巫”;劉義慶《世說新語》為誌人小說代表作,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名士風流軼事。

均缺乏自覺的小說創作意識。

短小,語言精煉,有壹定的故事情節,註意人物言行的描寫。

為後來的小說發展打下重要基礎,但它們還不是成熟的小說作品,只是粗陳梗概的小說雛形,是從“叢殘小語”到成熟小說的過渡。

3、唐代的成熟:軼事小說、誌怪小說、傳奇小說三類。

1)古典小說在唐代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是,作者有了自覺的小說創作意識及由此而決定的小說新的審美特征。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三十六:“變異之談,盛於六朝,然多是傳錄舛訛,未必盡幻設語;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也講到唐人“始有意為小說”。

2)唐代傳奇與六朝誌怪之間壹個重要區別就是現實性大大增強,描寫社會人事,關註現實人生,由神怪走向現實。

題材擴大,大致而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A、愛情婚姻:元稹《鶯鶯傳》、白行簡《李娃傳》、李朝威《柳毅傳》、蔣防《霍小玉傳》、陳玄佑《離魂記》等;B、俠義英雄:杜光庭《虬髯客傳》、袁郊《紅線傳》、裴铏《昆侖奴傳》《聶隱娘》等;C、歷史題材:陳鴻《長恨歌傳》;D、夢幻題材:沈既濟《枕中記》、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等,實際上是借夢的形式來反映現實生活。

3)唐代傳奇的創作藝術成就也遠遠高於六朝小說。

A、故事情節完整、曲折、生動;B、人物形象的描寫,以各種手法表現人物的性格。

C、語言方面,文辭華艷,很有文采。

人物對話生動傳神。

4、宋元的開拓:話本小說。

1)話本小說來自民間的“說話”藝術,屬於通俗白話小說,它萌芽於唐代,繁榮於宋元,從此以後,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就出現了文言與白話兩條道路。

2)“說話”藝術的產生與城市經濟的發展直接相關,市民階層的壯大,文化娛樂的需求。

於是“說話”藝術便隨之出現。

當時的“說話”分為四家:A、小說(銀字兒),特指短篇故事,內容多現實故事。

B、說經,又分為“說參請”(講賓主參禪悟道等事)和“說渾經”(多包含滑稽、詼諧內容)。

C、講史,指講長篇歷史故事,以說為主,有說有評,又稱平話。

D、合生,是壹種比較特殊的形式,大概是兩人表演,對答指物詠題,沒有什麽故事,可能跟小說的發展關系不大。

四家中,“小說”、“講史”與小說發展密切相關。

3)話本小說特點:

A、小說創作的目的有了很大的不同。

完全是為了滿足聽眾的文化娛樂的需要,這壹目的決定其題材內容、形式體制、表現手法及藝術風格等多方面特點。

這些特點往往由聽眾的社會地位、生活經歷和審美趣味所決定,同時又反過來影響群眾的思想和審美趣味,在長期發展中,便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通俗小說的藝術傳統。

B、短篇小說的話本,在題材內容上幾乎都是反映現實生活的,因此其中人物形象就由誌人、傳奇的官僚、知識分子而變成主要是城市下層人民(包括手工業者、商人、 *** 等),而且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主要是市民階層的。

C、表達的語言是在口語的基礎上加工提煉而成的白話,通俗性是其最鮮明的特色。

D、故事性強,有頭有尾,線索清楚,生動曲折,善於布置懸念,非常引人入勝。

E、註意寫人,特別是註意展示人物的命運。

在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時,多從其自身的語言和行動來刻畫,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動發展過程中完成,很少靜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寫。

G、在結構形式和表現手法上,開頭常有“入話”,中間或結尾處,常穿插或引入詩詞韻語。

總之,宋元話本使得中國古典小說進入壹個新的歷史階段,為明清小說的繁榮打下堅實的基礎。

4)話本小說的題材內容與代表作品:

小說話本的題材內容可分八種:靈怪、煙粉、傳奇、公案、樸刀、桿棒、神仙、妖術等,其中傳奇講愛情故事,靈怪、神仙、妖術講神鬼精怪的故事,公案講判案的故事,樸刀、桿棒將英雄好漢的故事,煙粉講婦女的故事,切多與鬼魂有關。

比較重要的是愛情故事、公案故事和英雄好漢故事。

描寫愛情的作品有《碾玉觀音》、《快嘴李翠蓮記》、《鬧樊樓多情周勝仙》、《誌誠張主管》等;表現判案的作品有《錯斬崔寧》、《簡帖和尚》等,寫英雄好漢故事的作品有《宋四公大套禁魂張》等。

宋元話本以宋為主,大多已經亡佚。

明代出現壹些集本,如洪楩《清平山堂話本》、熊龍峰的《通俗小說四種》、馮夢龍的“三言”(又收入明代作品)。

今存講史話本有:元代刊印的《全相平話》五種(武王伐紂平話、七國春秋平話、秦並六國平話、前漢書平話、三國誌平話),另有《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宋宣和遺事》等,大致而言,講史話本比較粗糙,思想以上價值不高,但對後來的長篇章回小說的創作積累了經驗。

5、明清的繁榮:

1)繁榮的標誌有三:A、古典小說的各種形式體制都已經完備、成熟,出現了全面繁榮的局面。

話本、擬話本、白話長篇小說、文言小說中的誌怪體與傳奇體。

B、作家輩出,名作如林。

明代的“四大奇書”,清代的《儒林外史》《紅樓夢》《聊齋誌異》等。

C、現實主義藝術,在創作方法和具體的表現手法上,都已走向成熟,總的特色是豐富、細膩、深刻。

2)明清小說的發展,有四個值得註意的傾向和特點:A、從無名的廣大群眾與文人作家相結合的集體創作,發展為文人作家獨立創作。

B、在題材內容上,由寫歷史題材發展為寫現實題材,特別是轉到細致地描寫日常家庭生活,通過普通而平凡的生活現象的描繪,反映重大的社會主題,《金瓶梅》的出現。

C、在藝術表現上,從重情節發展到更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在人物描寫上,又主要是帶有理想色彩的傳奇式的誇張描寫發展到寫實,即通過真實、豐富的細節來表現人物,表現生活。

人物和生活情狀更貼近於現實。

D、長篇小說從題材內容上劃分,產生了幾種最具特色的小說類型:歷史演義小說、英雄傳奇小說、神魔小說、人情小說、諷刺小說、公案俠義小說等。

E、出現了兩部帶有總結性的作品:《紅樓夢》是古代長篇小說的總結,《聊齋誌異》是古典短篇小說的總結。

6、近代的轉型:1840-1919 古代到現代的過渡與轉型。

1)近代小說特點:A、數量多。

B、小說與現實政治鬥爭結合緊密,主流是反帝反封建。

“四大譴責小說”。

C、應政治鬥爭需要而作,故藝術上提煉不夠,比較粗糙。

D、受西方小說的影響,在小說的形式與敘事模式上都產生了新的特點,同時又保留了傳統的章回小說形式。

2)形成近代小說以上特點的主要原因:A、社會與時代的變化。

帝國的入侵、 *** 的腐敗無能,引起了文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註,故通過小說形式來揭露和抨擊社會政治。

B、新的小說理論的興起,對小說社會作用的認識有了極大的提高。

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

C、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因素的產生和發展,印刷業的發達,新聞報刊雜誌的大量出版發行,為小說的創作與發表提供了客觀條件。

D、翻譯小說的大量出現,必然對小說創作產生巨大的影響。

3)近代小說中影響最大的是“譴責小說”,代表作有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遊記》、曾樸《孽海花》。

此外,還有俠義公案小說文康《兒女英雄傳》、石玉昆《三俠五義》。

及寫倡優生活的狹邪小說:陳森《品花寶鑒》、魏子安《花月痕》、韓邦慶《海上花列傳》

革命小說:陳天華《獅子吼》、黃小配《洪秀全演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