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曾經包含
應該就是我們那邊常說的
甜草幼苗
甘草(神農本草經)
蒙醫的名稱是西河日依俄布斯(《蒙醫正典》)
別名甜草苗、甜甘草、杏阿裏
學名為甘草。[豆科]
多年生草本的形態特征,30-70厘米高。它有很長的根莖,從根的頂端(頭上的壹個結)延伸到地面,在地面上形成幾個分枝。根圓柱形,直下,不分枝或少分枝,紅褐色,有縱溝,根皮常剝落,橫切面黃白色,味甘。莖直立,通常從基部分枝,稍木質化,密被白色短毛和鱗片狀、點狀或刺狀腺體。單羽狀復葉,小葉7-17,對生,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3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漸尖或鈍,疏生凹,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兩側密被短毛和腺體,葉柄短,托葉小,早落。總狀花序腋生,花朵密集,花冠蝶形,紫紅色或淡藍紫色,長14-16毫米;花萼管狀,長6-7毫米,密被短毛和腺體;二倍體雄蕊;子房長圓形。豆莢呈長方形、鐮刀狀或環狀,長2-4厘米,寬4-7毫米,被密。
短發,棕色多刺腺體;種子扁圓形或腎形,暗褐色,光滑。花期為6-7月,結果期為7-9月。
棲息地生於沙地、沙質草原、黃土丘陵、鹽堿灘塗。
分布除大興安嶺林區外,均分布於內蒙古。東北、華北、西北:蒙古、蘇聯(西伯利亞、中亞)、巴基斯坦、阿富汗。
產區產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裏木盟、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巴彥淖爾盟、阿拉善盟,尤其是伊克昭盟、巴彥淖爾盟河套、赤峰市,產量大,質量最好。
壹些根和根莖被用作藥。
春、秋兩季,特別是春季采收加工。接著是秋天,最後是夏天。除去殘留的莖和須根,洗凈泥土,曬幹。泡透滋潤,切片曬幹備用。生或蜜炙中藥(甘草100斤,蜜炙30斤)。
蒙藥粉碎後使用。
藥材的根為圓柱形,全長100 cm以上,通常切成30 cm左右的短段,直徑0.6-3.5 cm。表面呈紅褐色或深褐色。有明顯的皺縮和皺紋,有許多水平長度的皮孔或點狀輕微突起。外皮有時會水平裂開,剝落成鱗片狀,露出黃色的外皮。質實,表面纖維狀破碎,黃白色,粉狀,有明顯形成層環,放射狀射線,有裂紋。根莖也是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截面中間有髓。輕微的呼吸,甜甜的,特別的味道。
皮薄緊實,色澤紅棕色,質地堅實,橫切面色澤黃白,粉質充足為佳。
鑒定(1)橫切面:木栓層為多排棕色細胞。皮層很窄。韌皮部射線寬而彎曲,常出現裂紋;纖維多成束,非木質化或微木質化,周圍薄壁細胞常含草酸鈣立方體;篩管組經常因壓縮而變形。維管束中的形成層很明顯。木質部射線寬度3-5分裂細胞;導管較多,直徑約160微米;木質纖維成束,周圍薄壁細胞也含有草酸鈣立方體。根中心無髓鞘;根莖中心有髓。
(2)取本品粉末0.3 g,加入L ml鹽酸和65438±05ml氯仿,置水浴中回流65438±0小時,放冷,過濾,蒸發濾液,殘渣用L ml乙醇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取甘草次酸對照品,加1 ml無水乙醇溶解,作為對照品溶液。將上述兩種溶液分別制成L毫升,然後各取5微升點於同壹矽膠G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乙酸乙酯:冰醋酸(10: 20: 7: 0.5)為展開劑,展開15 cm,取出晾幹,噴65435 cm。
化學成分根和根莖含有三萜皂苷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它三萜類化合物也可從根的水解產物中獲得,它們是烏拉爾烯酸、24-羥基甘草酸和3β-羥基齊墩果烷-11,13 (18)二烯-30壹元酸。根還含有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其中有甘草苷、甘草素和新甘草苷);是二氫類黃酮。異黃酮包括芒柄花素、甘草酮、甘草醇和5-甲基甘草醇;查爾酮為甘草查爾酮、新異甘草素、異甘草素和異甘草素-葡萄糖芹菜素;黃酮類包括甘草甜素等。甲醇提取物FM-100含有多種黃酮類化合物,是抗潰瘍的有效部位。此外,還含有甘草新木脂素,β?谷甾醇等。
藥理作用1。甘草的類皮質類固醇作用可以增強腎上腺皮質的功能,從而改善機體的內分泌功能。其作用包括:(1)糖皮質激素樣作用。(2)鹽皮質激素樣效應。因此,甘草提取物或粉末可用於治療阿狄森氏病。但它能引起水和鈉瀦留、水腫和高血壓。(3)抗炎作用。(4)抗過敏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所以說甘草可以調和各種藥物。
2.小鼠解毒:甘草提取物和甘草甜素對大多數毒性藥物和有毒物質的解毒作用不同,所以說甘草可以解毒各種毒素。特別是對水合氯醛、特布他林、尿烷、可卡因、氯化汞,解毒能力強。此外,對蛇毒、河豚毒素、白喉水蛭素、破傷風毒素、抗癌藥物喜樹堿、諾金等也有解毒作用。
內蒙古醫學院基礎部藥理學教研室實驗證明,甘草次酸鈉有升高血清白蛋白和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的趨勢。與大腸桿菌內毒素合用時,對該毒素有壹些反應,如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丙種球蛋白;緩解大腸桿菌內毒素引起的反應;減少中性粒細胞數量,增加淋巴細胞數量,增加丙種球蛋白。
上述結果提示,甘草次酸鈉有時對大腸桿菌內毒素有抑制作用,但不顯著,可能與所用劑量有關。
口服甘草提取物對四氯化碳誘導的大鼠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也有利於膽囊功能。所以,甘草保護肝臟。
此外,甘草酸還能減輕鏈黴素對前庭神經的損害。
3.抗潰瘍和抗痙攣作用:250毫克/千克甘草。流浸膏皮下註射或十二指腸給藥,對幽門結紮大鼠實驗性潰瘍和犬實驗性組胺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結紮後4h,胃液量、遊離酸度和總酸度明顯降低,乙酸誘發大鼠慢性潰瘍。口服甘草甜素可促進潰瘍愈合。
此外,甘草黃酮對動物離體腸道有解痙作用。
4.其他作用(1)抗腫瘤作用。(2)鎮痛和抗驚厥作用,解熱和抗菌作用,鎮咳和降血脂作用。
甘草具有上述作用,但毒性很低。國內正在研究其半合成產品的藥理毒理,發現改變壹些結構可以顯著增強抗腫脹、抗過敏或解毒作用,同時也降低了副作用。
具有性味和功能的中藥,味甘,性平。益氣健脾,化痰止咳,清熱解毒,止痛,調和諸藥。
蒙藥味甘、涼、薄、軟、柔。止咳、益肺、滋補、解毒、止嘔、止渴。
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虛乏力、心悸氣短、咳嗽、咽喉腫痛、脘腹絞痛、急性疼痛、潰瘍、肝炎;溫和的藥物是強烈的。解決藥物中毒。
蒙醫治療肺熱咳嗽、肺結核、咽喉腫痛、口幹嘔吐、胃腸“寶日”、“白脈病”、血液病、食物中毒、藥物中毒。
用量及用法:中藥3-9克,水煎服,或服成丸粉。
蒙藥單味1.5-3g,水煎,或制成丸粉。
註意用甘草助濕,使人有飽腹感,濕滿腹脹,嘔吐者不宜服用;長期服用,或大劑量服用,會引起水腫和高血壓。抗大戟、芫花、甘遂不宜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