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所學校畢業的學生,要麽選擇出國深造,要麽進入名企工作,前途不可限量。然而,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北大畢業生,卻在離校後選擇了出家。這個選擇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劉致妤從小成績優異,尤其是在數學領域。大壹的時候,他發表了壹篇數學論文,得了省部級獎。大二參加31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代表中國隊獲得金牌。因為高中成績優異,被保送到北大數學系,成為同級人口中的傳奇。當時,他受到了無數同行的崇拜。雖然每次獲獎後他都能感受到喜悅,但這種喜悅是短暫的。
成功的背後不可能沒有努力,劉致妤也壹樣。所有的榮譽都是無數小時刷題換來的。很長壹段時間,在他的生活中,他刷題還是刷題,這個過程必然是枯燥的。他缺少朋友,沒有培養其他興趣。在沈陽封閉式集訓的時候,他向校長提出想退出。
當時他已經對參加比賽失去了興趣。雖然贏得獎牌很好,但他覺得這不是他的興趣所在。校長也意識到他的狀態不適合留在沈陽,就把他帶回學校,讓班主任開導他。
班主任比較了解他的學生,在談話過程中不會給他太大壓力。他只是告訴他,參加比賽不是為了別人,而是因為他需要壹個證明自己的平臺。在對話中,班主任還引用了尼采哲學中的許多思想。
經過這次談話,劉致妤似乎恢復了正常。其實他的心態並沒有完全改變,只是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那就是哲學。雖然他壹直擅長理科,但那些數字並不能讓他興奮。他真正喜歡的是數字之後的哲學思維模式和邏輯美學。閑暇時,他不會像其他同齡人壹樣出去玩,而是呆在家裏看書。他看的比較多的是中國的古籍和傳統哲學相關的書籍。
他上大學後,雖然學的是數學,但加入了壹個文學社團,和其他同學壹起學習中國傳統古典文學,其中禪宗最吸引他。後來,他幾次拜訪寺廟裏的僧侶,體驗佛教的魅力。每次和僧人交流完,他都覺得自己的心靈變得非常平和,這時候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
北京大學畢業後,他拿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但經過慎重考慮,他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機會,對多家名企伸出的橄欖枝不予理睬。而是去了北京西山腳下的千年古剎龍泉寺,想出家。他的父母完全不能理解他的選擇。他們哭著懇求他不要出家,但劉致妤只給他們寫了壹封信,表達了他堅定的決心。
出家後,法名“仙玉法師”。他每天四點起床,念經,按規定學習工作,中午按時吃飯,休息後繼續學習工作,晚上按時休息。這樣的生活在別人看來也很無聊,但他自己卻很享受,因為這讓他可以遠離紅塵,專心學佛,發表很多文章。
然而,當他的師父學成性騷擾事件被曝光後,他的信仰崩塌,他的出家生活也沒有想象中那麽無憂無慮,他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幸運的是,他的母親向他介紹了心理學的知識,他逐漸愛上了這門學科。後來順利考取了三級心理咨詢師執照,結合之前的佛學學習,開設了“佛學心理咨詢”這門課程。
作為壹名劉致妤的少年,他在生活中從未遇到過太多的挫折,這也導致他對自己缺乏清晰的認識,在做出選擇時總是很迷茫。但幸運的是,他終於在外界的壓力下迅速成長起來,他壹步壹步探索和了解自己,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