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日的意思是:清明節時人們說的“祭日”是指“祭祀或祭奠的日子”。而我國古籍中說的“祭日”與此不同。“祭日”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祭禮之壹。天子於每年春分設大壇祭祀太陽神。
祭日需要幹什麽:本地風俗,自老人去世,燒過“五七”紙之後,較為重視的老人祭日是周年、三周年,其他的祭日倒也沒有什麽講究了。不是晚輩們不孝順,實則是大家把思念藏在了心裏。人活著總要繼續生活吧,也不能整日裏淚流滿面。
周年忌日。燒周年紙雖說不如“五七”隆重,但也是當作大事來辦的,凡是能來家的都要來家。壹大早,帶著祭品什麽的,壹大陣人來到墳前(墓前),磕頭、燒紙、修葺修葺(整理整理)墳周圍(墓碑)。
三周年忌日。本地風俗,人只有去世三周年後,才可以立墳頭、墓碑上描紅字,在此之前是不準的。據說,這是從過去的守孝三年來的。過去,人在墳前結廬守孝三年後,看看老人確實不能復生了,才給立個墳頭,把草廬拆掉。
祭日有什麽講究:
在親人故去後的壹年就是他們的周年祭日了,這個祭日是尤為重要的,所以壹般子女都是必須去的,而且要註意好周年祭日的以下講究:準備好祭品、體弱者不可隨同、不要提前或延後等等。
為已故之人悼念是壹種流傳了數千年的傳統習俗,而這些悼念的祭日裏最為重要的就是頭七、七七、百天和周年了。
而周年也是最後壹次最隆重的祭日,壹般子女都必須要去的,而且去了之後要註意好相關的講究,首先要準備好祭品,比如水果、香燭、紙錢等等;其次要註意壹起去的人。
如果有身體虛弱的人就不要讓他去了,比如孕婦、小孩、老人、體弱者等等;最後還要註意祭祀的日期要準確,不要提前或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