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戰國縱橫字母
西北竹絲
在我國西北地區,古代墓葬環境幹燥,使得植物纖維不易分解。同時,墓葬條件相對較好,絲織品和竹制品沒有與外界氣體或液體發生大規模的物質交換。在這種情況下,簡牘和帛書基本上保持了古代的原貌。另外,幹燥的環境使得竹絲之間的粘連或粘連較少,非常便於提取,從而清晰地保留了文字的原貌。
圖/居延漢簡
另外,大部分西北地區的竹簡都是木質的。在制成竹簡之前,木材的水分已經基本蒸發,在高溫幹燥的環境中經歷了壹個自然脫水的過程。再加上這些竹簡中埋有灰、沙等天然幹燥劑,使得這種幹燥高溫的環境持續時間較長。另外,西北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得微生物和壹些小動物靠法律生存,它無法對竹簡施加影響。
兩湖竹絲
兩湖地區的竹帛保存也有很強的地域特色。以湖南馬王堆漢墓為例,竹簡、帛大多放在竹制器皿中。此外,在棺槨設計方面,吸濕性強的木炭和粘性強、致密性好的白膏泥緊密填充在棺室內,使棺室與外界隔絕,接近真空狀態。這樣的墓葬結構不僅完全消除了外界光線對隨葬器具和各種隨葬品的損害,而且構成了恒溫、恒濕、缺氧的高標準,使整個墓葬處於固定的環境中,從而使竹簡、帛書等隨葬品保存完好。
圖/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
西北和湖北地區的竹帛保存完好,得益於當地特殊的氣候和埋葬方式。這種特殊情況造成的保存狀況,讓我們得以壹窺古代簡帛的真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