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傣文史料《剎沙打》(貝葉)和《波臘納坦》記載,遠古時候的傣族,在象形文字產生以前,曾經歷過以物計數和傳遞信息的歷史,那時是用篾片折、疊的方法記事,用相思豆和酸角籽記算物資和分配財產的。
由於折斷篾片擺放的方法很易丟失和混亂,才想出在壹根篾片上按照所要記物資的數量多少折成相應的幾節。如有三樣東西,就在壹根篾片上來回折三節;若是八樣東西,就在篾片上來回折八節。以後人們才用火炭照著模樣畫下來,天長地久就被人們所牢記,變成最初的數字文了。
可見,最初的數字文的產生形成,是經歷了漫長的生活實踐,它是從折篾片記事的這個“母體”中產生出來的。細看分析它們的字形結構,就不難認出:其每個字的字形和筆劃的多少,都代表了這個字本身所表示的數目的量,只不過是多節篾片組合而成罷了。
又根據傣文史料《波臘納坦》壹書記載,在最初傣族數字文字發明創制的同壹時期裏,也發明創制了能代表筒短語言和其它方面物體的象形文字。如:表示日、月、時辰等,並與最初的數字文結合並用。這種情況只局限在記錄月份、天數和時辰範圍內。
據有關傣文史料記載,在佛經傳入傣族地區以前的壹個相當長的時期裏,傣族就有自己的原始字母。
從目前現存的傣文史料記載證實:早在佛經傳入傣族地區以前,傣族不但已有自己的古老文字即數字文和象形文,而且還發明創制了字母。
原始傣文字母並非外借佛經梵文,而是在佛經傳入以前就產生了。同時,也從另壹角度上證實了關於“盤壩創造文字”和“吹火筒印灰成字”的傳說,是有著它壹定的歷史背景的。
據傣文史料《目臘沙剎納》壹書所記;說佛祖死後五百年,佛法才被載入文字。又說,隨著佛歷2005年(公元前18年)佛教轉入傣族地區,佛經梵文體字母才被傣族所接受。四十壹個巴利文輔音字母的傳入,充實了傣族文字,對推動傣族文字和文化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但是,由於單靠四十壹個巴利文字母,不足以準確表達和反映傣語實際,於是,就出現了壹次語音和文字再增創的變化時期,即:傣歷639年(公元1277年),名叫阿雅坦孫洛的高僧,又來增創了十五個傣文輔音字母和十壹個元音符號,進壹步發展了傣文。
至此,傣泐文才達到完整和充實,形成傣民族固定的文字系統,這可算作傣泐文產生發展的最後階段。
再把傣泐文從萌芽產生,到形成和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連起來,其先後順序可分為如下五個環節:折篾片記事→數字文,象形文→蟲蛀葉文字→引進巴利文→傣文定型規範化。
傣文在歷史上的形成和規範化,是傣族社會生活的重大轉折,標誌著傣族先民已跨入人類文明時代。同時,它又極大地推動了傣族文學的蓬勃發展,成為傣族先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際工具。也正是從那時起,傣文才在社會上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