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易中天品三國中 哪壹集講劉備 有英雄之誌 英雄之······· 給為大哥大姐幫幫忙

易中天品三國中 哪壹集講劉備 有英雄之誌 英雄之······· 給為大哥大姐幫幫忙

《易中天品三國》(十三)青梅煮酒

…… ……

根據《三國誌》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劉備開始並沒有自己的地盤,整日東奔西走,到處寄人籬下,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他在很多方面的表現看上去都不太像是壹個英雄。到了小說《三國演義》中更是把劉備描寫得窩窩囊囊,除了壹會哭、二會跑,別的本事是壹樣沒有。那麽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英雄嗎?

是。有什麽證據?四個證據。

第壹,劉備有英雄之誌。劉備投奔劉表以後有壹次和劉表縱論天下英雄,有個叫許汜的人就發表壹個議論,就說到壹個叫陳登的人,陳登的字叫元龍,許汜說陳元龍這個人沒有禮貌,他說我到下邳去見陳元龍,陳元龍半天不跟我說話,最後自顧自地跑到壹個大床上去睡,讓我睡小床。劉備就發表意見了,說許先生妳知道為什麽嗎?因為妳素有國士之名,大家都把妳看做國士,在這樣壹個動亂的年代正是需要妳這樣的國士出來為國家分憂,來平定天下的,可是妳整天幹什麽呢?“求田問舍”,整天買地買房子,這樣的人元龍先生是看不起的,他怎麽會跟妳說話?實話說,妳也是運氣好碰上了元龍先生,妳要是碰到我劉備這樣的小人,我恨不得自己睡在樓上,讓妳睡地下!還說什麽大床小床!

有英雄之誌。而且這個例子還說明什麽?說明劉備有英雄之氣。劉備並不是我們想象的窩窩囊囊、只會跑只會哭的窩囊廢,他也是性情中人。

第三點,劉備有英雄之魂。我們知道劉備的前半生是很糟糕的,史書上的說法是八個字:

五易其主,四失妻子。

不停地投靠他人,又不停地遭到挫折和失敗。說實在,換了別人,尤其是壹個以英雄自詡的人,不說是早就自殺了吧,至少也早就灰心喪氣了,早就不耐煩了。但是我們看看史書上的記載,何曾見過劉備灰心喪氣,只見他屢敗屢戰,他不甘心啊,這說明什麽?說明他有英雄之魂。

最後壹點,劉備有英雄之義。對於劉備這個人,史書上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壹個評價是呂布的部將的評價,因為劉備短時間地投靠過呂布,呂部的部將當時就跟呂布說,劉備這個人反覆難養——這是個反復無常的小人,養不住的白眼狼,妳別養他了,叫做“反覆難養”。另壹個評價是袁紹做出來的,說劉玄德“弘雅有信義”,說劉備這個人是很講誠信和義氣的,袁紹也還是會看人的,也不是那麽差。那麽這個評價是相反的,但是不矛盾,為什麽不矛盾呢?很簡單,看對誰。劉備是壹個有英雄之誌、英雄之氣、英雄之魂的人,所以他絕不會心甘情願地、長時間地、永遠地寄人籬下,所以對於他的投靠對象他是“反覆難養”;但作為壹個英雄他肯定要廣納人才,團結壹批人來完成他的事業,所以他對於他的依靠對象他是“弘雅有信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關羽和張飛,關羽和張飛跟了劉備以後就跟了壹輩子,關羽還來了壹個千裏走單騎,為什麽?就是劉備重義啊。按照史書上的記載,劉備和關羽、張飛的這個關系表面上看是兄弟,實際上是君臣,因為壹旦出席正式場合的時候劉備坐在當中,關羽和張飛是站在後面的,對外他們是君臣關系。回家是兄弟關系,書上的記載叫做“寢則同床”,就是劉備經常是跟他這兩個兄弟睡在壹張床上的,這就是英雄之義,這就是兄弟情誼。只不過呢,我有壹點沒弄明白,就是劉備和關羽、張飛都睡在壹張床上的時候他們的太太在哪裏?

劉備是英雄,關羽看出來了,張飛看出來了,後來諸葛亮也看出來了,那要說曹操看不出來恐怕講不通,應該說曹操也看出來了,那麽問題在於曹操看出來不等於要說出來啊。

曹操能夠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在所有人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先壹步把漢獻帝遷到自己的地盤許縣,從而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說明曹操是壹個深謀遠慮的人,但為什麽在青梅煮酒的時候,曹操卻會當著劉備的面說只有自己和劉備才是當今天下的英雄?說這句話的時候,他到底是怎麽想的?對於這件事情,易中天先生又是怎樣分析的呢?

他為什麽要說出來呢?我們現在也只能提供幾種猜測性的意見供大家參考,不能是定論。壹種猜測性的意見,是曹操這個人還是不夠穩重,因為他畢竟是性情中人,有詩人氣質,可能哪天酒喝多了壹點,壹不小心就把不該說的話說出來了,有這種可能。第二種可能也可以理解為火力偵察、敲山震虎,那我就跟妳說出來,看妳認不認,看妳怎麽行動,且看他如何動作,這也可以解釋。意思就是說,咱倆誰也別裝孫子,咱倆心裏都明白,咱倆誰也不比誰聰明,誰也不比誰傻,天下英雄就咱倆,妳看著辦。果然劉備孫子裝不下去了,找個機會溜之大吉。

那麽劉備逃走是可以理解的,擱我們也得逃啊,人家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妳還不走,等死啊。可曹操為什麽要放呢?這個又想不通啊,也只能提出壹點猜測性的意見。第壹種可能,曹操現在還不是奸雄,他還不那麽心狠手辣,等曹操到了晚年變成地地道道的奸雄的時候他殺起人來真是不眨眼睛,包括殺掉了人品壹流的崔琰和智慧壹流的荀彧。第二種可能,是曹操這個時候還要做容人狀,當時程昱他們建議曹操殺掉劉備的時候曹操的回答是這樣的,說:

“方今收天下英雄之時,殺壹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現在正是收買人心的時候,劉備他又孫子裝得很好是吧,妳找不到他什麽過錯,大家又認為他是個英雄,妳把他殺了,妳失天下人之心,這個不行。那麽第三種可能,是我個人認為可能性最大的壹種,就是曹操雖然看出了劉備有英雄之誌、英雄之氣、英雄之魂、英雄之義,是個英雄,但沒有用武之地,沒有地盤,沒有軍隊,沒有自己的軍事集團,而壹個沒有用武之地的英雄可以不算是英雄,可以不必太防範,可以等他將來像模像樣是個英雄的時候再收拾不遲。我個人認為這壹種可能性也許較大,反正不管是出於壹種什麽樣的原因,總而言之曹操是把劉備放走了。

也不管曹操是怎麽盤算的,人算都不如天算,曹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甚至我們還可以肯定地說不但曹操沒有想到,就連劉備自己也沒有想到,青梅煮酒八年之後,有壹位偉大的政治家從山林中走出,成為劉備的總參謀長。這壹下子劉備就鹹魚翻身了,因為正是這個人幫助劉備取得了用武之地,劉備不但有了自己的地盤,而且這個地盤還越坐越大,最後和曹操、孫權形成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勢態。這個人的名字我們都知道,他叫諸葛亮。諸葛亮出山以後,命運的天平就開始向劉備傾斜,而更加讓人想不到的是,同壹年,曹操最重要的謀士郭嘉去世了。諸葛亮出山,郭嘉去世,曹、劉兩方的力量開始發生重大的變化,諸葛亮出山的重要這是不言而喻的,那麽郭嘉的去世有那麽重要嗎?郭嘉又究竟是壹個什麽樣的人呢?請看下集——天生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