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釋本義和引申意義:在壹個詞的若幹相互聯系的意義中,詞的本義是能反映造詞原意,能在古代書面語言材料中找到引證意義的意義。從這個本義衍生出來的其他意義就是詞的引申意義。
2、解釋古語:古語,第壹,指某個時代流行的詞語,後人不用,所以很難理解;第二,某個詞的某個意思以後不用了,容易出錯。
3.解讀方言:用共同語解讀方言,類似於用方言證明古語,雖然出發點不同。
二、說明意思:1,說說大意。2、句讀分析:今天所謂的標點,古人稱之為“句讀”。《禮記》:“壹年辨經。”所謂“離經叛道”,就是給文章的句讀加標點;所謂“辨誌”,就是文章就是思想內容。3.語法詳解:包括解釋虛詞、解釋語序、指向語氣。4.展示修辭:包括指示寫作手法、解釋隱喻或轉喻。5.目的聲明。6、考證、法規體系。7.引用歷史事實和故事。
三、註音:1。直接發音:即用同音字註音。2.讀若:訓詁術語,可用於註音,也可用於斷俗字。有的完全同音,有的發音相似。3.類比:多用“急話”“慢話”等術語。4.反切:壹個訓詁註音術語,簡稱“反”或“切”,是將兩個字拼成另壹個字的讀音,第壹個字取其聲母,第二個字取其韻母和聲調,聲母和韻母合起來得到被切字的讀音。5.孺子:訓詁學中的壹個語音術語,指在特定的語境中,仍然按照原來的壹般讀音來讀。
4.校勘:狹義的校勘是指對文字的校正和考證,如校對錯別字、糾正錯誤、刪節短文、補脫短文、比較異同等。廣義上包括古籍的鑒定和編纂。整理方法:1。校勘:用同壹本書或其他書的版本互相校勘。2.我們學校:我們用這本書前後的話互相印證,確定錯誤。3.其他學校:這本書是用其他書修改的。4.校對:根據文字、音韻、語法、文理等規律。,推測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