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和江南壹樣,是壹個文化區域,而不是行政區劃或者地理區劃。很多人很容易混淆它們之間的概念和聯系。
就像河南,文化上主要屬於中原;行政上屬於華中;地理上屬於北部地區,經濟上屬於中部地區。
同樣,浙江,文化上,主要屬於江南地區;行政上屬於華東地區;地理上屬於南方地區,經濟上屬於沿海地區。
再比如關中,在文化上屬於中原文化。行政上屬於西北地區;地理上屬於北方地區,經濟上屬於西部地區。
再比如湖北,在文化上主要屬於荊楚文化;行政上屬於華中;地理上屬於南部地區,經濟上屬於中部地區。
因此,我們不應該混淆它們之間的定義和相關性。
從歷史和古籍來看,中原地區是黃河中遊,以山西北部、河北北部、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和江蘇北部、山東東部、隴右西部為界,以關中、山西南部、河南西部為中心,這是考古和歷史文獻所證明的。
歷史古籍中中原的界定範圍;
北界——北京、榆林、固原、太原、張家口。
明朝永樂十四年:“付偉京,中原之南。”
明代《名山集》:“陜西三超也,中原之門戶。”(明三鎮是陜西省榆林、固原等三邊城鎮)
金《過晉陽故城書》:“中原北門好形勢,欲觀雲裏。”(晉陽即現在的太原)
袁《北行嶺》:“中原南北限於西陵,野狐高於大更頂”(西陵指大馬之山,野狐為張北之野狐)。
南部邊界-秦嶺和淮安
《典範》:“北方中原,猶在故都。”蜀位於秦嶺南麓。
《登滁州城》:“今中原之行三裏,壹玉帶穿天。”(滁州,今江蘇淮安)
西部邊界-隴南和天水
《三國演義》:“蜀兵已到祁山,前軍在渭河以西...他們入侵中原,清安仁是不是坐視不管?”(祁山位於隴南、天水壹帶,敵人是祁山,入侵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