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輩的親屬,按古代關於宗親的範圍,是從高祖開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則稱為遠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祖:在古代,廣義是指所有父輩以上的男性先輩,狹義則是指祖父。
祖父:又稱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來稱呼祖父;如今對祖父最常見的稱呼是"爺爺"。
祖母:又可以稱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稱古今通用。
婆:是古代對成年婦女的很普遍的稱呼,也可以用來稱祖母。
奶奶:是今天對祖母的普遍稱呼,古代的使用較晚。作為稱謂,"奶"最早是作為乳母之稱,以後又用以稱母親,又作為對以婚婦女的較廣義的稱呼。
堂祖父、從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這些是對祖父的兄弟的稱謂。
堂祖母、從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這些是對祖父兄弟妻子的稱謂。
諸父、諸母:是對父親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統稱。
世父:對父親的兄弟的稱謂,現代更多的場合是稱"伯父"、"叔父"或簡稱"伯"、"叔"。古人將幾個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別稱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伯母、叔母:是對父親的兄弟的妻室的稱呼。
從父:對父親的叔伯兄弟可統稱"從父",又可分別稱為"從伯"、"從叔"。
姑:對父親的姊妹可稱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稱為"諸姑"、"姑姊"、"姑妹",對已婚者壹般都稱為"姑母"、"姑媽",與今不同的是偶爾也稱"姑娘"。
姑父:對姑母的丈夫,既可稱為"姑父"、"姑丈",又可以稱為"姑婿"、"姑夫"。
表兄弟:對姑母的子的稱謂。
表姊妹:對姑母的女的稱謂。
外祖父:對母親的父親,稱其為"外祖父"(與今同),又可稱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爺"等。
外祖母:對母親的母親,稱為"外祖母"、"外婆"(與今同),又稱為"姥姥"、"老老"等。
舅:對母親的兄弟,古今均稱"舅",在不同場合,可加上壹些修飾或補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舅母:對舅父之妻的稱謂。
姨母:對母親姊妹的稱呼,先秦時稱為"從母",秦漢以來則稱為"姨母",或稱為"姨娘"、"姨婆"、"姨媽"等。
姨父:對姨母之夫稱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稱"表兄弟"、"表姊妹"(無論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還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稱,古人統稱為"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