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漢末東漢初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各種形式和形狀的寶塔壹直保留在全國各地,特別是在壹些崇拜佛教的朝代。
遼陽白塔位於白塔公園。公園占地面積不大,是人們閑暇時休閑、娛樂、鍛煉的場所。從遼陽火車站站前廣場向東步行約15分鐘。遼陽白塔是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體結構為八角形實心磚塔,屋檐密集。因屋檐與塔腰八面之間的豎壁塗有粉筆灰,故稱白塔。由於文獻記載不詳,歷代維修記載又多有矛盾,所以壹直有關於建造年代的爭論。
漢代理論(否定)
金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遼陽城此時被皇太極攻陷。這壹年,工匠們重建了白塔旁的廣有寺,並留下了碑文。碑文記載,白塔始建於漢代。後來在《康熙時期遼陽府誌》和《民國遼陽歷史文物》中引用了該碑文,但該碑文現已消失。這種說法可以排除,因為白塔和漢代的佛塔在外觀和風格上完全不同。(個人觀點:可能最早建於漢代,但早已不存在了。也許把漢朝的遺跡留在基址也不是不可能。否則銘文中不會記載漢代的“創立”四個字。)
唐朝理論(否認)
1989白塔維修時,塔內發現5塊不同時期維修用的銅牌。其中壹枚明代萬歷十八年(公元1590年)的銅牌記載:“遼陽城外西北角有壹座寶塔,建於唐代。”即明代中期及更早的人認為塔建於唐代。但排除了這種觀點,仍然是基於塔的形制與唐代完全不同。之所以建於唐代,遼陽本地學者劉南芳認為是基於明代正統思想的影響。明朝時期,遼東漢族長期與蒙古、女真等民族處於敵對狀態。明工匠為了刻意掩蓋塔是為他們建造的事實,故意將塔的建造日期推到唐朝,確定為唐太宗東征貞觀十九年。(個人觀點:或許在原址真的存在壹座唐塔,但它與漢代的塔有著相同的命運,在唐末諸侯割據的戰亂歲月中再次被毀。否則就不會有1635天聰碑文中所說的“始建於漢代,唐代尉遲恭重修”。)
遼代理論(被廣泛認可)
在1989年白塔修繕時發現的五塊銅牌之壹中也有記載。明朝永樂二十壹年(公元1423年)“重建遼陽城西廣佑寺寶塔”是最早的壹個。文中有記載:“重修唐小藍塔,發現銅葫蘆旁塔頂有壹份清二年慶典的重修記錄。寶塔建於遼代,金元時有。元清是元代元仁宗的愛教之年。清二年1313,元朝中期。廖死於1125,兩者時間相差不遠。據此認為該塔建於遼代較為可信。此外,塔本身的結構和形狀與其他已知的遼塔完全相同。因此,人們普遍認為白塔建於遼代。(個人意見:基本同意,但不完全同意,不如客觀壹點,連銅牌都是猜測(“蓋塔建於遼”)。)
金代論(有爭議)
據遼陽前幾年出土的壹塊石碑,1929遼陽縣誌編纂者推斷,遼陽白塔建於晉六年(公元1161),即晉東京(今遼陽)留下的、後來成為晉第五代皇帝的萬艷永(萬艷陸吾)是其母。因為這是第壹次有準確的史料作為依據,所以這個觀點對後世影響很大,很多學者在寫書的時候都引用了這個觀點。(個人觀點:在壹個不是很崇佛的朝代,政府或者民間有可能以上壹代的典範方式來建塔。)
只要沒有確鑿的歷史證據,這種質疑和爭論就會壹直存在於史學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