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安徽亳縣人,漢魏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父親曹嵩是經常在宦官中任職的曹騰的養子。曹操自幼機警多謀善斷,喜歡在任俠壹帶遊蕩。20歲時,他提拔孝廉為阿郎,授洛陽城北校尉。黃巾義爆發後,執法嚴格,不避豪強。他開始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此後,他與陶謙、呂布和袁術並肩作戰多年,實力逐漸壯大。建安元年(196),迎漢獻帝至洛陽,奉帝命遷都許昌,拜司空,封武平侯。從此確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建安五年,官渡壹戰擊敗袁紹,從此。結束了中原長達20年的戰爭。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荊州。在赤壁被孫權、劉備擊敗,初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建安十八年,被封為龔偉,二十壹年,被封為王維。二十五年正月,病逝於洛陽。曹丕稱帝後,被尊為魏武帝。
關羽,出生於公元161年,河東人。《三國演義》中提到他因為在這裏地位顯赫而逃往江湖。關羽被殺後,於184年黃巾起義時逃至涿縣(河北省涿縣),遇到劉備集結兵力,便與張飛跟隨劉備。《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關羽身長九尺(漢代壹尺為現在的23.4厘米),胡須兩尺長,臉如重棗,唇上有脂,丹鳳眼,臥蠶眉。大家都知道關羽用的是青龍偃月刀,也叫涼鋸,重82斤。
費(公元168-221)生於(今河北涿州)縣。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他是桃園結義演義中的第三子。
壹生
184年,黃巾起義,劉備在涿縣組織誌願軍抗擊黃巾軍,關羽、張飛在其中。三個人親如兄弟。劉備坐下來,他們常常不厭其煩地陪著照顧,有時壹坐就是大半天。劉備調任多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劉備封為平原君。當時關羽和張飛被任命為其他部馬,分屬不同部。
198年,曹操擊敗呂布,被任命為中郎將。後來劉備跟隨袁紹、劉表,最後在新野駐軍。幾年後,劉表死了,曹操南下。劉備棄新野,由陸路南逃。曹操派人追了壹天壹夜。當陽相見,劉備棄妻先逃。張飛率領二十騎拒絕後,張飛斷橋站在河邊,大喊:“我是張翼德,可不可以來* * *?”赤壁之戰後,劉備攻占荊南,任命張飛為提督兼盧將軍,任命新,後調任南郡。
後來劉備進了益州,很快就和劉璋反目成仇。213年,張飛、諸葛亮、趙雲等人引荊州兵入蜀增援。當我到達江州時,我遇到了劉璋的將軍閆妍。閆妍被張飛活捉,張飛被閆妍的英勇不屈所感動,被張飛列為座上賓。大軍繼續分郡,然後挺進成都迎擊劉備。劉備當上了蜀主,送給張飛黃金500斤,白銀1000斤,人民幣5000萬元,錦緞1000匹。
218年,曹操擊敗張魯後,曹穎名將張合率軍進入益州東北,益州雖然屬於益州,但壹直是張魯的地盤。劉備隨後任命張飛為巴西太守,出兵與之戰。兩軍對峙了50多天。後來張飛率領壹萬多精兵,邀張出戰。因山路狹窄,張合大敗,棄馬與十余人爬山回南鄭。這壹仗不僅擴大了劉備的地盤,而且保住了蜀國的門戶,使益州轉危為安。張飛隨即參加了對漢中的戰爭。219年,劉備被稱為漢中王,拜張飛為右將軍。不久,關羽被孫權殺死。
221年,劉備稱帝,張飛遷為騎輦將軍,率壹師校尉,為西鄉侯。同年,劉備稱關羽復仇,東征吳棟。張飛在閬中準備出兵與江州會師。當他準備離開時,他被他的將軍張達和範強(演義中的範姜)謀殺,甚至把他的頭交給孫權。劉備聽說張飛有好表,大叫:“嘿!飛死。”已故的統治者劉禪被追封為桓侯。
其軀幹葬於閬中,頭部葬於雲陽,分別建有張歡後殿和張歡後殿。
孔明(181—234),字臥龍,瑯邪楊度(今山東沂南縣)人。他是漢朝李思校尉諸葛豐的後代。
諸葛亮出生在漢光和四年(181)瑯邪楊度的壹個官宦家庭。諸葛家族是瑯邪的名門望族,祖上諸葛豐曾在西漢和元朝擔任李思的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貴,名叫龔俊,東漢末年在泰山做縣官。諸葛亮早年喪父,和弟弟諸葛均壹起跟隨被袁術任命為知府的叔父諸葛玄來到張羽。東漢時,諸葛玄被朱浩取代,諸葛玄去他的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諸葛玄病死。諸葛亮與弟媳失去生計,遷居隆中(今襄陽縣西二十裏,南陽為幽處?),隱居鄉下種田,謀生。建安四年(199),19歲的諸葛亮和他的朋友徐庶師從水鏡司馬徽先生。
諸葛亮的閱讀與當時大多數人不同。他不拘泥於壹章壹句,而是粗略地看,他喜歡背誦古老的歌謠“傅亮之歌”。通過潛心研究,他不僅通曉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他胸懷大誌,以天下為己任。諸葛亮還十分註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用兵知識。
建安十二年(207),諸葛亮27歲時,劉備在襄陽隆中“訪草堂”,與諸葛亮會面。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先奪取荊、夷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下安撫夷嶽,伺機而動,兵分兩路北伐,統壹全國的戰略構想。【襄陽隆中,又名南陽,難以確定?]
聽了諸葛亮精辟透徹的分析,劉備的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的才能不可多得,就懇切地請求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復興漢朝的大業。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三國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