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四大名著及聊齋誌異

四大名著及聊齋誌異

壹、《三國演義》 講三國底事情的,也並不自羅貫中起始,宋時裏巷中說古話者,有“說三分”,就講的是三國故事。

蘇東坡也說:“王彭嘗雲:‘途巷中小兒,……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可見在羅貫中以前,就有《三國演義》這壹類的書了。因為三國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適於作小說。而且三國時底英雄,智術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都喜歡取來做小說底材料。再有裴松之註《三國誌》,甚為詳細,也足以引起人之註意三國的事情。至羅貫中之《三國演義》是否出於創作,還是繼承,現在固不敢草草斷定;但明嘉靖時本題有“晉平陽侯陳壽史傳,明羅本編次”之說,則可見是直接以陳壽的《三國誌》為藍本的。但是現在的《三國演義》卻已多經後人改易,不是本來面目了。若論其書之優劣,則論者以為其缺點有三:(壹)容易招人誤會。因為中間所敘的事情,有七分是實的,三分是虛的;惟其實多虛少,所以人們或不免並信虛者為真。如王漁洋是有名的詩人,也是學者,而他有壹個詩的題目叫“落鳳坡吊龐士元”〔1〕,這“落鳳坡”只有《三國演義》上有,別無根據,王漁洋卻被它鬧昏了。(二)描寫過實。寫好的人,簡直壹點壞處都沒有;

而寫不好的人,又是壹點好處都沒有。其實這在事實上是不對的,因為壹個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壞。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他的好處;而劉備,關羽等,也不能說毫無可議,但是作者並不管它,只是任主觀方面寫去,往往成為出乎情理之外的人。(三)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這就是說作者所表現的和作者所想像的,不能壹致。如他要寫曹操的奸,而結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要寫孔明之智,而結果倒像狡猾。——然而究竟它有很好的地方,像寫關雲長斬華雄壹節,真是有聲有色;寫華容道上放曹操壹節,則義勇之氣可掬,如見其人。後來做歷史小說的很多,如《開辟演義》,《東西漢演義》,《東西晉演義》,《前後唐演義》,《南北宋演義》,《清史演義》……都沒有壹種跟得住《三國演義》。所以人都喜歡看它;將來也仍舊能保持其相當價值的。

二、《水滸傳》 《水滸傳》是敘宋江等的事情,也不自羅貫中起始;因為宋江是實有其人的,為盜亦是事實,關於他的事情,從南宋以來就成社會上的傳說。宋元間有高如,李嵩等,即以水滸故事作小說;宋遺民龔聖與又作《宋江三十六人贊》;又《宣和遺事》上也有講“宋江擒方臘有功,封節度使”等說話,可見這種故事,早已傳播人口,或早有種種簡略的書本,也未可知。到後來,羅貫中薈萃諸說或小本《水滸》故事,而取舍之,便成了大部的《水滸傳》。但原本之《水滸傳》,現在已不可得,所通行的《水滸傳》有兩類:

壹類是七十回的;壹類是多於七十回的。多於七十回的壹類是先敘洪太尉誤走妖魔,而次以百八人漸聚梁山泊,打家劫舍,後來受招安,用以破遼,平田虎,王慶,擒方臘,立了大功。最後朝廷疑忌,宋江服毒而死,終成神明。其中招安之說,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為當時社會擾亂,官兵壓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離而為盜。盜壹面與官兵抗,官兵不勝,壹面則擄掠人民,民間自然亦時受其騷擾;但壹到外寇進來,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時候,人民因為仇視外族,便想用較勝於官兵的盜來抵抗他,所以盜又為當時所稱道了。至於宋江服毒的壹層,乃明初加入的,明太祖統壹天下之後,疑忌功臣,橫行殺戮,善終的很不多,人民為對於被害之功臣表同情起見,就加上宋江服毒成神之事去。——這也就是事實上缺陷者,小說使他團圓的老例。

《水滸傳》有許多人以為是施耐庵做的。因為多於七十回的《水滸傳》就有繁的和簡的兩類,其中壹類繁本的作者,題著施耐庵。然而這施耐庵恐怕倒是後來演為繁本者的托名,其實生在羅貫中之後。後人看見繁本題耐庵作,以為簡本倒是節本,便將耐庵看作更古的人,排在貫中以前去了。到清初,金聖嘆又說《水滸傳》到“招安”為止是好的,以後便很壞;

又自稱得著古本,定“招安”為止是耐庵作,以後是羅貫中所續,加以痛罵。於是他把“招安”以後都刪了去,只存下前七十回——這便是現在的通行本。他大概並沒有什麽古本,只是憑了自己的意見刪去的,古本雲雲,無非是壹種“托古” 的手段罷了。但文章之前後有些參差,卻確如聖嘆所說,然而我在前邊說過:《水滸傳》見集合許多口傳,或小本《水滸》故事而成的,所以當然有不能壹律處。況且描寫事業成功以後的文章,要比描寫正做強盜時難些,壹大部書,結末不振,是多有的事,也不能就此便斷定是羅貫中所續作。至於金聖嘆為什麽要刪“招安”以後的文章呢?這大概也就是受了當時社會環境底影響。胡適之先生說:“聖嘆生於流賊遍天下的時代,眼見張獻忠,李自成壹般強盜流毒全國,故他覺強盜是不應該提倡的,是應該口誅筆伐的。”這話很是。就是聖嘆以為用強盜來平外寇,是靠不住的,所以他不願聽宋江立功的謠言。

但到明亡之後,外族勢力全盛了,幾個遺民抱亡國之痛,便把流寇之痛苦忘卻,又與強盜表起同情來。如明遺民陳忱,就托名雁宕山樵作了壹部《後水滸傳》。他說:宋江死了以後,余下的同誌,尚為宋禦金,後無功,李俊率眾浮海到暹羅做了國王。——這就是因為國家為外族所據,轉而與強盜又表同情的意思。可是到後來事過情遷,連種族之感都又忘掉了,於是道光年間就有俞萬春作《結水滸傳》,說山寇宋江等,壹個個皆為官兵所殺。他的文章,是漂亮的,描寫也不壞,但思想實在未免煞風景。

作者: 58.60.243.* 2006-9-21 17:30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魯迅論四大名著

三.《西遊記》 《西遊記》世人多以為是元朝的道士邱長春做的,其實不然。邱長春自己另有《西遊記》三卷,是紀行,今尚存《道藏》中:惟因書名壹樣,人們遂誤以為是壹種。加以清初刻《西遊記》小說者,又取虞集所作的《長春真人西遊記序》冠其首,人更信這《西遊記》是邱長春所做的了。——實則做這《西遊記》者,乃是江蘇山陽人吳承恩。此見於明時所修的《淮安府誌》;但到清代修誌卻又把這記載刪去了。《西遊記》現在所見的,是壹百回,先敘孫悟空成道,次敘唐僧取經的由來,後經八十壹難,終於回到東土。

這部小說,也不是吳承恩所創作,因為《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在前邊已經提及過——已說過猴行者,深河神〔1〕,及諸異境。元朝的雜劇也有用唐三藏西天取經做材料的著作。

此外明時也別有壹種簡短的《西遊記傳》——由此可知玄奘西天取經壹事,自唐末以至宋元已漸漸演成神異故事,且多作成簡單的小說,而至明吳承恩,便將它們匯集起來,以成大部的《西遊記》。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都喜歡看!這是他的本領。而且叫人看了,無所容心,不像《三國演義》,見劉勝則喜,見曹勝則恨;因為《西遊記》上所講的都是妖怪,我們看了,但覺好玩,所謂忘懷得失,獨存賞鑒了——這也是他的本領。至於說到這書的宗旨,則有人說是勸學;有人說是談禪;有人說是講道;議論很紛紛。但據我看來,實不過出於作者之遊戲,只因為他受了三教同源的影響,所以釋迦,老君,觀音,真性,元神之類,無所不有,使無論什麽教徒,皆可隨宜附會而已。如果我們壹定要問它的大旨,則我覺得明人謝肇湅J所說的“《西遊記》……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意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於緊箍壹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這幾句話,已經很足以說盡了。後來有《後西遊記》及《續西遊記》等,都脫不了前書窠臼。至董說的《西遊補》,則成了諷刺小說,與這類沒有大關系了。

作者: 58.60.243.* 2006-9-21 17:31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魯迅論四大名著

。《紅樓夢》其初名《石頭記》,***有八十回,在乾隆中年忽出現於北京。最初皆抄本,至乾隆五十七年,才有程偉元刻本,加多四十回,***壹百二十回,改名叫《紅樓夢》。據偉元說:乃是從舊家及鼓擔上收集而成全部的。至其原本,則現在已少見,惟現有壹石印本,也不知究是原本與否。《紅樓夢》所敘為石頭城中——未必是今之南京——賈府的事情。其主要者為榮國府的賈政生子寶玉,聰明過人,而絕愛異性;賈府中實亦多好女子,主從之外,親戚也多,如黛玉,寶釵等,皆來寄寓,史湘雲亦常來。而寶玉與黛玉愛最深;後來政為寶玉娶婦,卻迎了寶釵,黛玉知道以後,吐血死了。寶玉亦郁郁不樂,悲嘆成病。其後寧國府的賈赦革職查抄,累及榮府,於是家庭衰落,寶玉竟發了瘋,後又忽而改行,中了舉人。但不多時,忽又不知所往了。後賈政因葬母路過毗陵,見壹人光頭赤腳,向他下拜,細看就是寶玉;正欲問話,忽來壹僧壹道,拉之而去。追之無有,但見白茫茫壹片荒野而已。

《紅樓夢》的作者,大家都知道是曹雪芹,因為這是書上寫著的。至於曹雪芹是何等樣人,卻少有人提起過;現經胡適之先生的考證,我們可以知道大概了。雪芹名佹,壹字芹圃,是漢軍旗人。他的祖父名寅,康熙中為江寧織造。清世祖南巡時,即以織造局為行宮。其父?,亦為江寧織造。我們由此就知道作者在幼時實在是壹個大世家的公子。他生在南京。十歲時,隨父到了北京。此後中間不知因何變故,家道忽落。雪芹中年,竟至窮居北京之西郊,有時還不得飽食。

可是他還縱酒賦詩,而《紅樓夢》的創作,也就在這時候。可惜後來他因為兒子夭殤,悲慟過度,也竟死掉了——年四十余——《紅樓夢》也未得做完,只有八十回。後來程偉元所刻的,增至壹百二十回,雖說是從各處搜集的,但實則其友高鶚所續成,並不是原本。

對於書中所敘的意思,推測之說也很多。舉其較為重要者而言:(壹)是說記納蘭性德的家事,所謂金釵十二,就是性德所奉為上客的人們。這是因為性德是詞人,是少年中舉,他家後來也被查抄,和寶玉的情形相仿佛,所以猜想出來的。

但是查抄壹事,寶玉在生前,而性德則在死後,其他不同之點也很多,所以其實並不很相像。(二)是說記順治與董鄂妃的故事;而又以鄂妃為秦淮舊妓董小宛。清兵南下時,掠小宛到北京,因此有寵於清世祖,封為貴紀;後來小宛夭逝,清世祖非常哀痛,就出家到五臺山做了和尚。《紅樓夢》中寶玉也做和尚,就是分明影射這壹段故事。但是董鄂妃是滿洲人,並非就是董小宛,清兵下江南的時候,小宛已經二十八歲了;

而順治方十四歲,決不會有把小宛做妃的道理。所以這壹說也不通的。(三)是說敘康熙朝政治底狀態的;就是以為石頭記是政治小說,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而揭清之失。如以“紅”影“朱”字,以“石頭”指“金陵”,以“賈”斥偽朝— —即斥“清”,以金陵十二釵譏降清之名士。然此說未免近於穿鑿,況且現在既知道作者既是漢軍旗人,似乎不至於代漢人來抱亡國之痛的。(四)是說自敘;此說出來最早,而信者最少,現在可是多起來了。因為我們已知道雪芹自己的境遇,很和書中所敘相合。雪芹的祖父,父親,都做過江寧織造,其家庭之豪華,實和賈府略同;雪芹幼時又是壹個佳公子,有似於寶玉;而其後突然窮困,假定是被抄家或近於這壹類事故所致,情理也可通——由此可知《紅樓夢》壹書,說尾大部分為作者自敘,實是最為可信的壹說。

至於說到《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底小說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纏綿,倒是還在其次的事。但是反對者卻很多,以為將給青年以不好的影響。這就因為中國人看小說,不能用賞鑒的態度去欣賞它,卻自己鉆入書中,硬去充壹個其中的腳色。所以青年看《紅樓夢》,便以寶玉,黛玉自居;而年老人看去,又多占據了賈政管束寶玉的身分,滿心是利害的打算,別的什麽也看不見了。

《紅樓夢》而後,續作極多:有《後紅樓夢》,《續紅樓夢》,《紅樓後夢》,《紅樓復夢》,《紅樓補夢》,《紅樓重夢》,《紅樓幻夢》,《紅樓圓夢》…… 大概是補其缺陷,結以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