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書 法 理論項 穆《書 法 雅 言》(附譯文)(1-5)

書 法 理論項 穆《書 法 雅 言》(附譯文)(1-5)

項 穆《書法雅言》

目錄:

1、書統

2、古今

3、辨體

4、形質

5、品格

6、資學

7、規矩

8、常變

9、正奇

10、中和

11、老少

12、神化

13、心相

14、取舍

15、功序

16、器用

17、知識

1、書統:

1、河馬負圖,洛龜呈書,此天地開文字也。羲畫八卦,文列六爻,此聖王啟文字也,若乃龍鳳龜麟之名,穗雲蝌蚪之號,篆籀嗣作,古隸爰興,時易代新,不可殫述,信後傳今,篆隸焉爾,歷周及秦,自漢逮晉,真行叠起,章草侵孽,文字菁華,敷宣盡矣。然書之作也,帝王之經綸,聖賢之學術,至於玄文內典,百氏九流,詩歌之勸懲,碑名之訓戒,不由斯字,何以紀辭?故書之為功,同流天地,翼衛教經者也。

譯文:龍馬從黃河中出現,背負“河圖”,社龜從洛水中出現,背負“洛書”,這是天地開啟文字的端倪。伏羲氏演畫八卦,周文王排列六爻,這是聖賢君王開啟文字的源頭。至於龍書、鳳書、龜書、麟書的名目,八穗書、雲書蝌蚪書的字體,篆書的出現,隸書的興趣興起,世易時移,不可盡述,雖然傳說中的字體很多,但延續到後世,傳遞到今天的只有篆書和隸書。從周代到秦代,從漢代到晉代,楷書、行書相繼形成,章草也漸漸形成了漢字的主要字體幾乎完全地鋪陳和流布開來。那麽書法是怎麽出現的呢?帝王的治國策略,聖賢的文章學術,以至於奧妙的文辭和佛學經典,諸子百家和各種學術流派,詩歌的勸善,碑銘的訓導戒止,不通過書寫文字的方式怎麽能記錄呢?因此書法的功效,與天地壹起流行,是守護政教經典的。

2、夫投壺設矢,猶標觀德之名;作聖述明,本列入仙之品宰我稱仲尼賢於堯舜,余則謂逸少兼乎鐘張,大統斯垂,萬世不易,第唐賢未求之筋力軌度,其過也,嚴而謹矣。宋賢求之意氣精神,其過也,縱而肆矣;元賢求之性情體態,其過也,溫而柔矣。其間豪傑奮起,不無超越尋常,概觀習氣風聲,大都互有優劣。我明肇運,尚習襲規。豐、祝、文、姚,竊追唐躅,上宗逸少,大都畏難。夫堯舜人皆可為,翰墨何畏於彼。?逸少我師也,所願學是焉。奈自祝文絕世以後,南北王馬亂真;邇年以來,競仿蘇米。王馬疏淺俗怪,易知易非;蘇米激厲矜誇,罕悟其失。斯風壹倡,靡為可追;攻乎異端,害則滋甚。

譯文:投壺設矢只是壹種遊戲,尚且有人標榜可以從中觀察參與者的品德;而書法是彰顯聖人言論、記述賢明意誌的事業,本來就應該定位於超出凡庸的品第,宰我聲稱孔子比堯、舜更有德行, 我則說王羲之兼容了鐘繇和張芝,王羲之作為正統而流傳,萬世不變。但是,唐代書家追求王羲之的筋力法度,卻失於嚴刻拘謹;宋代書家追求王羲之的意氣精神卻失於放縱妄為;元代書家追求王羲之的性情體勢,卻失於溫軟柔弱。其間湧現了很多出色的書家,並非沒有超凡脫俗者,不過概括地考察眾多書家的習慣和風格,基本上沒有優長的壹面。我們大明開國後,還只是沿襲元代的格局,豐坊、祝允明、文徵明、姚綬諸家,私下追尋唐人範式,並向上取法,王羲之,但大都畏避王氏的難能之處。其實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壹樣的聖人又何必畏避王羲之呢,我只要視王羲之為自己的老師壹心學習他就是了。怎奈從祝允明、文徵明謝世以後,王問、馬壹龍等人擾亂書法本源,南方、北方都不平靜;近年來時人又競相模仿蘇軾、米芾。王問、馬壹龍疏陋淺薄、庸俗怪誕,容易知曉他們的不足;蘇軾、米芾激揚淩厲、矜持驕傲,很少有人察覺他們的過失。這種風氣壹加倡導,造成的損失便難以補救;致力於學習異端,危害更大。

3、況學術經綸,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動悉邪。宣聖作《春秋》子輿距楊、墨,懼道將日衰也,其言豈得已哉?柳公權曰“心正則筆正”余則曰“人正則書正”,《取舍》諸篇,不無商、韓之義刻;《心相等論》,實同孔孟之思。六經非心學乎?傳經非六書乎?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正人心所以閑聖道也。子輿距揚墨於昔,予則放蘇米於今,垂之千秋,訓者復起,必有知正書之功,不愧為聖人之徒矣。

譯文:況且文章學術,治國方略,都是人心引起的。如果人不端正,所引發的思想觀念就會是偏邪的。孔子編纂《春秋》,孟子抗距楊朱,墨翟的學說,都是因為擔心正道的衰微,他們的言論難道不是不得已才發表的嗎?柳公權說:“心意是端正的,筆法就會端正。”我想說的是“人品是端正的書法就會端正。”下文的《取舍》各篇的主張,並非沒有商鞅、韓非的嚴刻;《心相》等篇的議論,實在符合孔子、孟子的思路。六經不是良知之學嗎?傳布六經的不是文字嗎?使書法純正,是用來使人心純正的;使人心純正是用來維護聖人之道的。從前孟子抗距楊朱墨翟的學說,現在我要放逐蘇軾、米芾的書法。我的主張流傳到千秋之後,有識之士壹定會知道我促使書法純正的功績,這樣我就不愧是與聖人同類的人了。

2、古今:

1、書契之作,肇自頡皇;佐隸之簡,興於贏政。他若鳥宿芝英之類,魚蟲薤葉之流,紀夢瑞於當年,圖形象於壹日,未見真跡,徒著虛名,風格既湮,考索何據?信今傳後,貴在同文;探賾搜奇,要非適用。故書法之目,止以篆、隸、古文,兼乎真行草體;書法之宗,獨以羲、獻、蕭、永,佐之虞、褚、陸、顏。他若急就、飛白,亦當遊心;歐、張、李、柳,或可涉目。所謂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初規後賢,冀追前哲。匪日生今之世,不能及古之人,學成壹家,不必廣師群妙者也。米元章雲:“時代壓之, 不能高古。”自畫固甚。又雲:“真者在前,氣焰懾人”畏彼益深。至謂:“書不入晉,徒成下品。”“若見真跡,惶恐殺人。”既推二王獨擅書宗,又阻後人不敢學古,元章功罪,足相衡矣。

譯文:古文字的產生,肇始於倉頡;隸書的便捷,興起於秦始皇。其他如鳥書、轉宿篆、芝英書之類,魚書、蟲書、薤葉書之流,以及當年因夢境、祥瑞創造的字體,只不過是壹時偶發形象的刻畫,只有虛幻的名稱,卻沒人見過他們的真面目,既然它們的書寫風格都已埋沒,又有什麽考察求索的依據呢?取信今人、傳之後世,只有依靠統壹的文字;而上面提到的那些字體,壹味地探索玄妙、搜求奇特,其實並沒有什麽使用價值。所以書法涉及的字體名目,主要就是篆書、隸書和古文,再加上楷書、行書和草書;書法的正宗,只能是王羲之、王獻之蕭子雲和智永諸家,再輔以虞世南、褚遂良、陸柬之和顏真卿等人。此外,章草飛、白書也是也要適當留意,歐陽詢、張旭、李邕、柳公權等人也可加以關註。常言道以上品為取法對象,所能達到的只不過是中等水平。因此,學習書法首先要效法後世有才能的書家,然後向上溯源,追求淳古的風範。不是今人比不上古人,也不是自成壹家而不必廣泛學習古代名家們的妙處。米芾說:“因為有時代的限制,所以不能高雅古樸。”這實在是嚴重的自我封閉。又說:“古人的真跡擺在眼前,氣焰懾人。”這又是對前賢過分畏懼。他還說:“不符合晉人格調的書法,其品第是低下的。”又說如果見不到古人的真跡,就會感到萬分惶恐。“既主張只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才是書法的正宗,又發表種種應言說阻攔後人,可以說米芾的功績被其過失抵消了。

2、噫!世之不學者固無論矣,自稱能書者有二病焉。巖搜海釣之夫,每索隱於秦漢;井坐管窺之輩,恒取式於宋、元,太過不及,厥失維均。蓋謂今不及古者,每雲今妍古質;以奴書為誚者,自稱獨擅成家。不學古法者,無稽之徒也;專泥上古者,豈從周之士哉!夫夏彜商鼎,已非汙尊壞飲之風;上棟下宇,亦異巢居穴處之俗。生乎三代之世,不為三皇之民,矧夫生今之時,奚必反古之道!是以堯、舜、禹、周,皆聖人也,獨孔子為聖之大成;史、李、蔡、杜,皆書祖也,惟右軍為書之正鵠。

譯文:世間不學習的固然不論了,自稱能書的有兩個毛病呀:廣泛搜尋的人,每索隱於秦、漢;眼界窄小的人,常取法於宋、元。太過與不及,其失是相同的。大致稱今不及古的人,每說今書妍美古書質樸;以奴書為譏消的人,自稱獨自據有壹家之法。不學古法的,無稽之徒呢;專拘泥上古的,難道跟從周代的士人嗎?那夏彜商鼎,已不是掘地為坑當酒尊以手捧飲的風氣;宮殿上棟下宇的建築,壹也不同巢居穴處的習俗。生於三代之世,不為三皇之民,何況生今之時,何必復古之道?所以堯、舜、禹、周皆聖人呢,獨孔子為聖之大成; 史、李、蔡、杜皆書祖呢,只右軍為書之正確的目標。

3、奈何泥古之徒,不悟時中之妙,專以壹畫偏長,壹波故壯,妄誇崇質之風。豈知三代後賢,兩晉前哲,尚多太樸之意。宣聖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孫過庭雲: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審斯二語,與世推移,規矩從心,中和為的。謂之曰天之未喪斯文,逸少於今復起,茍微若人,吾誰與歸。

譯文:奈何泥古之徒,不明白立身行事合乎時宜、無過與不及之妙;專以壹畫特別擅長,壹波特別豪壯,胡誇推重質樸之風。豈知三代後賢,兩晉前哲,尚多原始質樸大道之意。宣聖說:“文華質樸配合得宜,然後君子。”孫過庭說:“古不違背時尚,今不等同低劣。”細察此二語,與時世推移,規矩順從心意,中和為準繩。如果說天之未喪亡此文,逸少於今天再起,卑下低微如普通人,我將跟從誰?

3、辯體:

1、夫人靈於萬物,心主於百骸。故心之所發,蘊之為道德,顯之為經綸,

樹之為勛猷,立之為節操,宜之為文章,運之為字跡。爰作書契,政代結繩,刪述侔功,神仙等妙。茍非達人上智,孰能玄鑒入神?但人心不同誠如其面,由中發外,書亦雲然。所以染翰之士,雖同法家,揮毫之際,各成體質,考之先進,固有說焉。孫過庭曰“矜斂者弊於拘束;脫易者,失於規矩,操勇者,過於剽迫:狐疑者,溺於滯澀。”此乃舍其所長,而指其所短也,夫情悟其所短,恒止於苦難;恃其所長,多畫於自滿。孫子因短而攻短,予也就長而刺長。使藝成獨擅,不安於壹得之能;學出專門,益進於通方之妙。理工辭拙,知罪甘焉。

譯文:人為萬物之靈, 是因為人的全身是由心靈主宰的。心靈達到壹定的高度,含蘊它就成了道德,彰顯它就成了才能,培育它就成了功業,樹立它就成了節操,表達它就成了文章,運化它就成了字跡,取代了結繩的記事方式其功績與著書立說是同樣的,其奇妙比得上神仙。如果不是具有極高智慧的通達之人,誰能深刻觀察到這裏面的神奇?但是如同人的臉是不壹樣的,每個人的心靈也是不壹樣的,人的內心外化為書跡,也就是種種不同的表現。所以就算濡墨作書的人同樣都是行家,他們在創作中也會各有各的體勢、氣質。先輩對此早有議論。孫過庭說:“拘謹顧忌的人其書法有拘束的毛病;輕率簡慢的人其書法有不合規矩的毛病;暴跌張狂的人,其書法過分剽悍急迫;猶豫不決的人,其書法流於遲滯生澀。”這樣的議論是擱下了書寫者的長處,書寫者就可以不再為短處所困;依賴自己的長處,書寫者就會被自滿情緒所限。孫過庭針對書寫者的短處展開討論,我則針對書寫者的長處展開批判,使他們能夠成就專門的優長而不沾沾自喜,致力於某壹方面而更向全面全面精通的高度去發展。或許我的言辭並不巧妙,然而我的道理卻是切實可行的;如果有人要指責我,我甘願領受他們的指責。

2、夫人之性情,剛柔殊稟;手之運用,乖合互形。謹守者,拘斂襟懷;縱逸者,度越典則;速勁者,驚急無蘊;遲重者,怯郁不飛,簡峻者,挺掘鮮遒;嚴密者,緊實寡逸;溫潤者,妍媚少節;標險者,雕繪太苛;雄偉者,固愧容夷;婉暢者,又慚端厚;莊賢者,蓋嫌魯樸;流麗者,復過浮華;駛動者,似欠精深;纖茂者,尚多散緩;爽健者涉茲剽勇;穩熟者,缺彼新奇。此皆因夫性之所偏,而成其資之所近也。他若偏泥古體者,蹇鈍之迂儒;自用為家者,庸僻之俗吏;任筆驟馳者,輕率而逾律;臨池猶豫者,矜持而傷神;專尚清靜者,枯峭而罕姿;獨工豐艷者,濃鮮而乏骨。此又偏好任情,甘於暴棄者也。第施教者貴因材,自學者先克已。審斯二語厭倦兩忘。與世推移,量人進退,何慮書體之不中和哉?

譯文:人的性情有剛有柔,他們來自天生的稟賦;手的運用,有時與心思背離不協,有時又配合協調。嚴謹安分的人,其書法拘束而不通達;豪放飄逸的人,其書法偏離了典範的法式;敏捷強勁的人其書法驚異急促而不蘊藉;和緩慎重的人,其書法顧慮拘謹而不活躍;簡括峻拔的人,其書法生硬突兀而不遒勁;嚴肅密實的人,其書法收束質實而沒有逸致;溫和潤澤的人,其書法妍美嫵媚而缺少高懷;追求枝節奇異的人,其書法雕琢描畫而過於苛細;雄奇壯偉的人其書法本來就乏於從容和緩;委婉暢快的人其書法卻又虧於端嚴厚實;莊重質樸的人其書法近似鈍拙而沒有韻致;風流華美的人,其書法又過於華而不實;迅捷活泛的人,其書法似乎缺乏精密深邃之意;纖巧華茂的人,其書法尚且多有散漫遲緩之態;爽快勁健的人,其書法涉及剽悍張狂之弊;很重老到的人,其書法又欠缺新意奇趣。凡此種種,都是任憑各自性情的偏好,而成就了與其資質接近的書法樣式。此外偏執地拘泥於古體的人,其書法如同步履遲滯的腐儒;只憑自己主觀意圖行事的人,其書法如同庸俗褊狹的小吏;用筆放任疾速的人其書法輕率而超出了法度;提筆作書卻又猶豫不決的人,其書法矜持而神采受到了影響;單單追求清新剛勁的人,其書法枯槁突兀而缺欠姿容;壹味修習豐滿艷麗的人,其書法濃厚光亮卻缺乏骨力。這又是偏偏喜歡放任自己的性情,甘願自暴自棄人,但是施教的人貴在甄別對象,自學的人先要約束自己。細究這兩名話,厭惡和疲勞都會忘掉。順隨世事的浮沈,考量人們性情的特點來決定進退的方向,何必擔憂書法的體勢不能達到中和的境地呢?

4、形質:

1、穹壤之間,齒角爪翼,物不俱全,氣稟然也。書之體狀多端,人之造詣

各異,必欲眾妙兼備,古今恐無全書矣。然天地之氣,雨旸燠寒,風雷霜雪,來備時敘,萬物榮滋;極少過多,化工皆覆。故至聖有參贊之功,君相有燮理之任,皆所以節宣陰陽而調和元氣也。是以人之所稟上下不齊性賦相同,氣習多異,不過曰中行、曰狂、曰狷而已。所以人之於書,得心應手,千形萬狀不過日中和、曰肥、曰瘦而已。

譯文:天地之間,任何壹種生物都 不可能同時長有牙齒、角、爪和翅膀,這是受之於自然造物的結果。書法的體勢、樣式多種多樣,人的造詣各有不同,設若壹定要使書法具備所有的妙處,那麽恐怕從古到今都不會有真正完美的書法了。然而天地之氣是有變化的,有雨天、晴天,也有溫暖寒冷;有風有雷,也有霜有雪;如果它們順隨時序的變化,萬物就會繁榮地生長;而如果它們要麽極少,要麽過多,萬物的生長就會被破壞。因此,至聖先賢有參與協助造化的功業,帝王將相有諧調天地陰陽的重任,這都是用來調節陰陽、調和元氣的。盡管人的天性是壹致的但人的稟賦有高低的不同,後天養成的習慣也不大壹樣, 概而言之大致可以分為合乎中道、壹味進取和拘謹保守三類。書法得之於心而應之於手的。所以人在書法上的表現可以相應分為中和、肥、瘦三類。

2、若而書也,修短合度,輕重協衡,陰陽得宜,剛柔互濟,猶太世之論相者,不肥不瘦,不長不短,為端美也,此中行之書也。若專尚清勁,偏乎瘦矣。瘦則骨氣易勁,而體態多瘠。獨工豐艷,偏乎肥矣;肥則體態常妍,而骨氣每弱。犾人之論相者,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為尚也。使骨氣瘦峭,加之以沈密雅潤,端莊婉暢,雖瘦而實腴也。體態肥纖,加之以便捷遒勁,流麗峻潔雖肥而實秀也。瘦而腴者,謂之清妙,不清則不妙也。肥而秀者,謂之豐艷, 不豐則不艷也。所以飛燕與王嬙齊美,太真與采蘋均麗。譬夫桂之四分分,梅之五瓣,蘭之孕馥,菊之含叢,芍藥之富艷,芙蕖之燦灼,異形同翠,殊質***芳也。臨池之士,進退乎肥瘦之間,深造於中和之妙,是犾自狂狷而進中行也,慎毋自暴且棄哉。

譯文:判斷書法如同評定相貌,不肥不瘦,不高不矮,才是恰如其分的美。如果有這麽壹種書法,長短合適,輕重平衡,陰陽得宜,剛柔相濟,那麽它就是恰到好處的書法。假如單壹地崇尚清勁,就會使書法偏向瘦的壹面;字瘦了,雖然骨氣易於強勁,但體態難免單薄。假如壹味地追求豐艷,就會使書法偏向肥的壹面;字肥了,雖然體態常常妍美,但骨氣往往薄弱。就象人們評定相貌壹樣,瘦到顯露骨頭的程度,胖到顯露肥肉的程度,那當然是不美的;瘦而看不出骨頭,胖而沒有多余的肉,那才是美好的。骨氣清瘦峭拔的書法,假設加上深沈溫潤,那麽它就既是端莊的、又是流暢的,它的瘦就只是表面的,而實際則是豐腴的。體態豐滿纖弱的書法,假設加上簡捷遒勁,那麽它就既是流麗的,又是嚴整的,它的肥就只是表面的而實際則是秀美的。表面瘦而實際豐腴的稱之為清新美妙,不清新就不美妙了。表面肥而實際秀美的,稱之為豐腴艷麗,不豐盈也就不艷麗了。所以,清妙的趙飛燕和王昭君是美的,豐艷的楊玉環和江采蘋也是美的。比如桂花分為四瓣,梅花分為五瓣,蘭花含蘊香氣,菊花籠絡聚集,芍藥富麗鮮艷,荷花燦爛亮麗,它們形狀各異而無不蔥翠,質地不壹而***同芬芳。學習書法的人士,要在肥瘦之間增損調整,以達到精深的中和妙境,這就象可以從急躁激進或拘謹保守提升到合乎中道壹樣,可千萬不能自暴自棄呀。

5、品格:

1、夫質分高下,未必群妙攸歸;功有淺深,詎能美善鹹盡。因人而各造其成,就書而分論其等,擅長殊技,略有五焉:壹曰正宗,二曰大家,三曰名家,四曰正源,五曰傍流。並列精鑒,優劣定矣。

譯文:人的天資有高下之分,不壹定具備眾多的優長;所下功夫有深有淺,那裏能盡善盡美。自身條件決定了所能達到的高度,因而人們的書法可以分為不同的等級。根據書家各自的擅長和特殊的技能,大概可以分為五等:壹是正宗,二是大家,三是名家,四是正源,五是傍流。下面將列出五個等級確切的鑒別方式,它們的優劣就可以確定了。

2、會古通今,不激不勵;規矩諳練,骨態清和;眾體兼能天然逸出;巍然端雅,奕矣奇鮮。此謂大成已集,妙入時中,繼往開來,永垂模軌,壹之正宗也。篆隸章草,種種皆知;執使轉用,優優合度;數點眾畫,形質頓殊;各字終篇,勢態迥別;脫胎易骨,變相改觀。猶之世祿巨室,方寶盈藏,時出俱陳,煥驚神目,二之大家也。真行諸體彼劣此優;速勁遲工,清秀豐麗;或鼓骨格,或炫標姿;意氣不同,性真悉露。譬之醫蔔相術,聲譽廣馳,本色偏工,藝成獨步,三之名家也。溫而未厲,恭而少安;威而寡夷,清而欠潤;屈伸背向,儼具儀刑;揮灑張馳,恪遵典則。猶之清白舊家,恪尊典則。猶之清白舊家,循良子弟,未弦新業,不墜先聲,四之正源也。縱放悍怒,賈巧露鋒;標置狂顛,恣來肆往;引倫蛇掛,頓擬蟇蹲;或枯瘦巉巖,或濃肥而泛濫。譬之異卉奇珍,驚時駭俗,山雉片翰如鳳,海鯨壹鬣似龍也,斯謂傍流,其居五焉。

譯文:在古今之間融會貫通,不激昂,不淩厲;規矩純熟,骨氣清靜,態度平和;擅長各種字體,流露壹派天機;格調巍然端莊,極其神奇鮮活。如此水平的書家可以稱得上集大成者,其妙處隨時符合中道,他們繼往開來,留下了永久的典範,這是作為第壹等的“正宗”。熟悉篆書、隸書章草等各種字體,輕松掌握執、使、轉、用等筆法的要領;很多個點、很多個筆畫並列出現時,其形體和氣息有著豐富的變化;每個字,乃至全篇的字,其體勢、姿態迥然有別;有脫胎換骨的奇妙,極千變萬化之能事。好比世襲俸祿的大戶人家藏有很多來自各方的寶物,不時地拿出來擺放陳列,令人炫目驚心,這是作為第二等的大家。楷書,行書等各種字體,有的寫的好壹些,有的寫得差壹些。或快而有力,或慢而工整;或清新秀美,或豐腴艷麗;或振作骨氣,或顯示風姿;雖然意態氣概各不相同,但真情實感充分流露。好比醫蔔相術之士聲名遠揚,而其本人的確有獨壹無二的技藝,這是 作為第三等的“名家”。溫和而不夠果斷,莊重卻稍歉安祥;威嚴而缺少平和,清瘦卻歉缺潤澤;伸縮向北,嚴格地符合法度;揮灑張弛,謹慎地遵從準則。好像清白的沒落人家,年輕的壹代安分守己,盡管沒有開創新的事業,但也沒有失去祖先的名聲,這是作為第四等的“正源”。放縱剽悍,氣勢強盛;賣弄技巧,暴露鋒芒;標榜癲狂,往來恣肆;豎畫就像掛在樹上的蛇,頓筆如同蹲著的蛤蟆;或枯瘦而險峭,或濃重而散漫,這好比特殊的花卉和奇怪的物品,能使壹般人大感驚詫,如同山雞只有幾片羽毛像鳳,海鯨只有壹條魚髻像龍,這是作為第五等的“傍流”。

3、夫正宗尚矣,大家其博,名家其專乎,正源其謹,傍流其肆乎。欲其博也先專,與其肆也寧謹。由謹而專,自專而博,規矩通審,誌氣平和,寢食不忘,心手無厭雖未必妙入正宗,端越乎名家之列矣。

譯文:正宗為上,大家淵博,名家專壹,正源嚴謹,傍流肆意。要想淵博,先要專壹;與其肆意,不如嚴謹。從嚴謹到專壹,從專壹到淵博,,規矩通達明了,誌氣淡泊平和,寢食不忘書法要義,心摹手追而不自滿,經過這樣的步驟,雖然不壹定能達到高妙的正宗境地,但壹定能夠超越名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