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學習外語的經驗;
據朱正先生考證,魯迅雖然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和江南路礦學堂學過英語,但很可能是學習不夠努力或其他原因,魯迅最終未能掌握英語。
魯迅後來去了日本,在那裏學習日語很努力,條件也很好。他擅長日語的聽、說、讀、寫和翻譯。期間學過俄語,但是時間太短,沒掌握。
魯迅在仙臺醫學院讀書的時候,德語是學校的必修課,因為德國醫學發達。於是魯迅學了德語的壹些基本語法和詞匯。然後退學了。據周作人回憶,魯迅經常在東京的二手書店買德文舊書舊報,然後選出自己感興趣的章節,借助字典仔細閱讀。最後,我可以流利地閱讀德語書籍和期刊。魯迅喜愛東歐和北歐的文學作品。據周作人回憶,他讀過的歐洲文學作品,大部分是德文的。西方哲學家閱讀的作品大多是德文的。
魯迅(1881九月二十五日-1936 10十月19),原名周章壽,後改名,字玉山,後改為育才,“魯迅”是他的1919。著名作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論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6]
魯迅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藝術理論介紹、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整理研究等諸多領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對“五四”以後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世界文壇上,尤其是在韓國和日本思想文化領域享有盛譽。他被譽為“20世紀在東亞文化版圖上占據最大版圖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