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李清照:我和趙明誠的這壹輩子,我都寫進了詩詞裏

李清照:我和趙明誠的這壹輩子,我都寫進了詩詞裏

自古紅顏多薄命,自古佳人多苦難。

李清照算是壹個這樣的才女佳人。

她才華橫溢,性格豪爽,敏銳感性,喝酒賭博,既有女性的溫柔,又有男人的豪邁。

作為壹個詞人,她的壹生充滿著鮮花和掌聲,也充斥著苦難和淒涼。

作為壹個女人,她的婚姻有過甜蜜和微笑,卻也擺脫不了孤寂的折磨。

幸好,這壹生,她都有詩詞作伴,從少女到青年,再到暮年,縱然光陰磨了年華,詩詞卻從未負她而去。

李清照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好孩子。

父親李格非進士出生,是蘇軾的學生,後四學士之壹。

母親王氏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

家裏藏書萬卷,文學氛圍濃厚,李清照並未辜負這優秀的家庭環境。

她飽讀詩書,聰慧穎悟,才華過人。自小便有詩名在外,還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大弟子晁補之的大力稱贊。

性格豪邁,喝酒,遊玩,賭博……她根本不受性別的約束。

如此,她的創作熱情壹直高漲,創作的靈感源源不斷。

少年時期,她便寫出了那首著名的《如夢令》:

這首詞瞬間轟動了汴京城。“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堯山堂外紀》卷五十四)。”

青梅初熟時,李清照有了少女懷春之夢。

壹首《點絳唇·蹴罷秋千》寫盡了初嘗愛情的羞澀。

歡快蕩漾的少女,從秋千下來,人乏了,不想動彈。哪知卻來了陌生的新客,急得她來不及穿鞋,任憑頭發松散,趕緊回避。

許是那客人是青年俊秀,少女想看又不敢看,不看又舍不得,只好躲在門後,假裝嗅著青梅。

李清照的才情,很快傳入了趙明誠的耳朵裏。

從此,趙明誠便開始了他的相思之夢。

2

趙明誠同樣家境優厚。

父親趙挺之時為朝廷重臣,趙明誠跟隨父親在汴京生活。

元宵佳節,他在花燈之下與李清照相識。

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傳說趙明誠回去之後,便做了壹個夢。

在夢中,他朗誦了壹首詩,醒來後卻只記得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父親聽後,瞬間明白了趙明誠的心意:

“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合起來就是’詞女之夫’。

那不就是李清照嘛。

1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婚姻,是中國歷史文化裏的壹段佳話。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

18歲的李清照,與時年21歲的趙明誠在汴京成婚。

兩人情投意合,誌趣相投。

當時趙明誠還在太學讀書,只能初壹、十五才能回家與李清照團聚。

每次回家前,趙明誠都會先到當鋪拿衣物典換些錢,到相國寺市場買回兩人喜愛的碑文和果實。回家後與李清照***同玩味。

趙明誠不在家的日子,李清照就看書,寫詩詞,整理他們搜藏的物件。

兩人琴瑟和鳴,生活雖然清貧,但日子卻過得十分高雅。

李清照對趙明誠的愛慕和思念便愈發濃烈。

就在那年重陽節,趙明誠無法歸家,李清照便寫了首思念的詞寄給他。

壹個人的白天總是那麽漫長,夜也是如此的孤獨寂寞。丈夫在時,閨房好不熱鬧歡樂,他不在時,玉枕孤眠,秋日的涼,更是讓心也變得寒冷了。

獨自壹人在東籬喝酒賞菊,卻知音不在,遺憾讓人索然無味,便起身匆匆回閨房。

哪知晚來風急,簾幕飄翻,更是陣陣寒意裹身。頓生人不如菊之感。

趙明誠收到詞之後,佩服之心無以復加。自己的妻子如此有才華,惹得他比試之心驟起。

傳說他三天三夜未眠,苦苦思索創作,作詞闕無數,終未有超過“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好句。

2

才子和佳人的結合歷來都會獲贊無數,就連老天也會嫉妒。

趙明誠自幼喜歡金石,與李清照成婚後,他對金石的興趣有增無減,反而更加癡迷。

李清照的才識正好契合他的誌向,兩人默契相投,***研學問。

然而正當琴瑟和鳴,恩愛無限之時,

李清照父親遭遇黨爭,被發回原籍,汴京也無她立錐之地,她只能暫時與趙明誠分開。

在那段只能思念不能相見的日子裏,李清照又寫下了經典的《壹剪梅》:

無處排遣的相思,幸好有詩詞,可以盡訴衷腸。

然而世事風雲變幻,之後的5年裏,蔡京罷相又復相,趙家也跟著浮沈。

當蔡京罷相時,李清照得以回到汴京與趙明誠團聚。

然而不到壹年,蔡京復位,趙家被罷,公公去世,官位被削。京城再無他們容身之地。

李清照便跟著趙明誠回到青州生活。

3

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寄。

在青州的十年日子裏,雖然李清照和趙明誠失去昔日在汴京的優裕,

但卻得以朝朝暮暮,享受鄉裏生活的平靜與安寧。

兩人喝茶、彈琴、讀書、品酒、打馬,怡然自得。

他們相互支持,壹起鉆研古籍;也節衣縮食,搜求石刻,撰寫《金石錄》。

那段時期,是他們婚姻中少有的和美時光。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作了詳盡敘述:

後屏居鄉裏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每獲壹書,即同***勘校,整集簽題。得書、畫、彜、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壹燭為率。故能紙劄精致,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

4

真正的苦難是從國破開始的。

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崩潰,南宋伊始。

次年三月,趙明誠母親去世,他獨自回江寧奔喪。

之後北方局勢越發緊張,李清照便開始著手南下逃亡。

大量的金石文物,無法帶走,只好鎖在了青州的10間屋子裏。

然而青州兵亂,這些文物都毀於戰火之中。

李清照隨身攜帶了15車精心挑選的書籍器物,穿越火線之後來到了趙明誠任職的江寧。

1129年二月,江寧淪陷,趙明誠罷城而逃。

當扁舟經過烏江,西楚霸王項羽自刎之處時,

李清照有感而發,作詩壹首:

不知道此刻,站在身後的趙明誠內心做何感想。

半年之後,趙明誠病死於前往湖州上任的途中。

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國破,家亡。

李清照開始了獨自壹人顛沛流離的歲月。

1

沒有了趙明誠,也沒有孩子。只有那幾車文物古籍。李清照徹底變成了壹個孤獨的人。

顛沛流離之中,連那些文物也逐漸失散了。

殘破的國家,居無定所,失去親人和摯愛,人生的苦壹瞬間全部都凝聚在了李清照的心頭。

無法排遣的愁悶,最終化成了壹首詞:

怎壹個愁字了得?

可再多的愁,生活還得繼續。

1130春天,李清照在海上漂泊,歷盡風濤雨浪之險。

在朦朧不清的晨霧中,她仿佛在夢遊壹般,於是寫下了那首奇妙的,富有夢幻色彩的詞:

晨霧蒙蒙,連天帝都善意問我要歸向何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她渴望那風不要停息,將她乘坐的壹葉輕舟,吹到蓬萊三仙島。

2

舊時天氣舊時衣,人卻不似舊家時。

1132年,李清照來到了杭州。

途中文物散失殆盡給她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也帶給她無情的折磨。

身心俱疲,孤獨無依之中,李清照改嫁給了張汝舟。

不料張汝舟只是個偽君子,他得財不成便成了暴夫。

李清照很快認清他的真面目,哪怕坐牢三年也要告發張汝舟離婚。

從這短暫的,錯誤的婚姻中擺脫出來,李清照更是懷念曾經與趙明誠琴瑟和鳴的日子。

半夜涼醒,發現卻是眼淚濕透了枕頭。

羅衣上的翠線縫的蓮蓬小了,金線縫成的蓮葉也稀疏了。

天氣如舊時,羅衣是舊時衣,但人的心,卻不再如從前了。

3

孤獨前行,他可以含笑九泉了

生活壹再不如意,李清照的意誌並未消沈,詩詞創作的熱情反而更加高漲。

她把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放眼國家大事之上,並且繼續撰寫《金石錄後序》。

《金石錄》是趙明誠最寶貴的遺作,是他畢生精力投放的愛好。

雖然斯人已去,但誌趣未酬。

李清照只能孤獨前行。

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錄後序》的寫作。

之後她又花了幾年時間,仔細校勘整理趙明誠的《金石錄》,

最終於1143年前後,李清照將此錄獻給了朝廷。

這本《金石錄》記載了其所見從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來,鐘鼎彜器的銘文款識和碑銘墓誌等石刻文字,是中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壹。

自此,趙明誠的心願,了卻了。

夫妻壹場,李清照總算是不負所托,雖陰陽相隔,他總算是可以含笑九泉了。

往後的十年,李清照只有詩詞作伴。

春去秋來,梧桐葉落,帶給她的都是無盡的寂寞。

落雨了,窗外芭蕉滴答到了三更。

1155年,73歲的李清照懷著對親人的綿綿思念,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

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