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端午節作文評語端午節的評語

端午節作文評語端午節的評語

端午節:這是壹篇敘事文章,作者借助爸爸的口,給我們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以及作者的決心:要像屈原那樣,做壹個愛國的人。文章語言通順流暢,如果能把聽了爸爸介紹之後的心理活動,好好描寫壹番,會更好。

端午節:和許多歌頌、贊揚屈原的人不同,作者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作者認為屈原是懦怯的,他的犧牲是不值得的,想法獨特,構思新穎,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文章論述語言有理有據,富有文采。

端午節:小作者走出課堂、關註生活,以獨特的視角寫出自己在傳統節日端午節中的感想。其語言清新、活潑、流暢,包粽子動作和人物對話的描寫更是富有童趣。讀罷全文,壹個可愛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

端午節:這是壹篇記敘文,作者敘述了端午節包粽子的事。文章開頭直接點出“包粽子”,開門見山,引出下文的敘述。作者對包粽子的過程敘述得很詳細。作者還引用了杜甫的詩,給文章增添了文采。

端午節作文200字

晚上,我請爺爺講端午節的來歷。

飽學的爺爺用蒼老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楚國。

楚國時,朝廷腐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

楚國走向衰落。

當時,有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折呈給皇帝。

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汩羅河。

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

人們紛紛趕來,劃著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未果,就無奈地往河裏撒壹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

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魚吃不到怎麽辦?於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

用葦子葉卷成壹個尖尖的小筒,往裏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蓮草纏好包成壹個個粽子,丟進河裏,魚兒就可以吃飽,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 為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

後來,人們就以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

聽到這裏,我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水……...

端午節的作文200字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妳們吧!妳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壹說他吧!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

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

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

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

五月初五這壹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壹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

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

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

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壹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壹串,形形 *** ,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

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

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寫端午節傳說的作文。

兩百字。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慈祥的奶奶,親愛的媽媽,和藹可親的幼兒園阿姨,給我們講了壹個又壹個有趣的民間傳說。

這些民間傳說,就像壹杯杯香氣撲鼻的清茶,讓我們回味無窮。

下面就讓我說壹個我所知道的民間傳說吧!——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有個傳說,在全國流傳很廣,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因為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心放棄自己的祖國,然而又有心無力,壹氣之下,於當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河而死。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憂傷,紛紛湧到汨羅河江邊,去憑吊屈原。

漁夫們劃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體滑來滑去,百姓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把米飯捏成團蒸熟扔進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們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200字怎麽寫

端午節的作文200字 端午節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這首民歌唱的就是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如:端午節、端陽節、龍舟節、粽子節、地臘節、詩人節……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要數吃粽子、賽龍舟了。

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了紀念22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

他們還把粽子投入江中餵魚蝦,以免吃屈原的屍體。

壹直延續到今,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媽媽還會用五種彩色的線,搓成五彩縷給我戴在手腕、腳腕和脖子上,意謂可避災、除病、保安康。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畫門符、吃五黃、戴香包、掛艾草等。

怎麽樣,咱們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呢?...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200字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壹.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壹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

端午節的作文200字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妳們吧!妳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壹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

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

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

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

五月初五這壹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壹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

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

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

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壹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壹串,形形 *** ,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

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

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端午節為話題的作文200字

盼望已久的“端午節”終於到了,這是我們的傳統節日。

今天上午,我早早地起了床,心情無比的興奮。

因為今天我們要到奶奶家過節呢!出門的時候,天下起了毛毛細雨,周圍的空氣更加清新了!當我們來到奶奶家,我就去逗小表弟玩,我把壹顆壹顆的荔枝剝給他吃,他吃得津津有味呢!哦,對了!端午節可少不了吃粽子,今年的粽子可是奶奶親手包的,我壹連吃了好幾個,直到吃得我的肚子鼓鼓的,我不由得笑著對奶奶說:“粽子真好吃!”奶奶甜甜地笑了。

多麽難忘的端午節呀!

怎樣過端午節的作文三年級200字

端午節快要到了,我很興奮。

最近我們家都開始吃粽子了,像我特別愛吃粽子的,胃口可大了,壹下子能吃掉兩個呢。

今天晚上我剛壹到家就聞到壹陣奇香,好熟悉的香味哦。

壹看是粽子,這不,我的“鬥誌”上來了,為什麽呢?因為粽子皮是我的敵人。

我每次都弄不好它,有的時候把手都纏進去了。

經過幾次實踐,我終於發現了它的薄弱環節。

其實有壹根線系在粽子上面,我只要把線剪斷,就可以輕松地打開了,打開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吃了。

我咬了壹大口,哇!好燙!害得我把嘴裏的全部都吐了出來。

於是我打開了電風扇,粽子漸漸地“涼快”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這粽子在嘴巴裏面軟軟的,鹹鹹的味道真是太好吃了。

這些來之不易的粽子是怎麽做的呢?我可知道哦。

首先拿粽葉卷成壹個甜筒的形狀,用手捏緊它,接著把米裝進去,直到裝得快滿為止,再拿兩片粽葉從上面蓋住封口,裹成壹個三角形。

用線系起來。

這樣壹個粽子就做好了。

最後就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裏,煮上壹個通宵,早上起來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美味的粽子了。

端午節吃粽子是壹個必不可少的習俗,古時候人們包粽子投到江裏,是為了不讓魚兒吃愛國詩人屈原的遺體。

後來,人們在過端午節時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

聽了我的介紹,妳會和我壹樣喜歡吃粽子嗎?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粽香萬裏話端午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壹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端午節這壹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插艾枝於門,食粽,制粽,賽龍舟活動。

插艾於門——因為艾能僻邪,這壹天插艾於門上能保平安。

食粽——粽子是壹種用豬肉或甜豆沙制成的食物,壹邊甜壹邊鹹,用竹葉包成六角狀拳頭大小的包團子。

它的由來是由中國傳來的。

是中中國水鄉百姓紀念大詩人屈原的壹種風俗食物。

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

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後組織龍舟競賽。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

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壹大壹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壹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壹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壹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

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

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壹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

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壹些糯米弄掉壹點,我才舒了壹口氣,心裏的壹塊沈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

我經過了壹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壹個步驟——紮棕繩。

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壹圈又壹圈,這才交給奶奶。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

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轉載請註明出處 ? 端午節作文評語端午節的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