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除皇甫謐的《黃帝針灸甲乙經》壹書外,還有《黃帝明堂偃側人形圖》等壹類針灸明堂書流傳於世。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其中圖形描繪及文字敘述都有不少的錯誤和欠確之處存在,正所謂“去聖寢遠,其學難精,雖列在經訣,繪之圖素,而粉墨易糅,豕亥多訛”,“平民弊而莫贖,庸醫承誤而不思”。為了改變上述在針灸學上之混亂狀況,宋政府“命百工以修政令,敕太醫以謹方技”。有見於針灸之法,人命所系,日用尤急,所以要求首先糾正針灸書中之舛謬,以便針灸醫家有所遵循。宋仁宗趙禎於天聖初年(1023)詔令翰林醫官院醫官、尚藥奉禦王惟壹,考次針灸之法,繪制針灸圖經,鑄造針灸銅人,作為針灸之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