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畫龍點睛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叫張僧繇。壹天,梁武帝要張僧繇在寺廟的墻上畫四條金龍。張僧繇用三天的時間就畫好了,並且畫得非常像真龍。大家聽說後,都去觀看,發出陣陣贊嘆聲。
可是,當人們走近壹看,卻發現每條龍都沒有眼睛。張僧繇說:“如果我給龍加上眼睛,它們就會飛走的。”
大家都不信,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給兩條龍畫上了眼睛。奇怪的現象出現了:兩條龍騰地壹聲飛上了天。
2、八仙鬥花龍
傳說,有壹天八仙要到東海去遊蓬萊島。本來,騰雲駕霧,壹眨眼就可到,可是呂純陽偏偏別出心裁,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
他拿來鐵拐李的拐杖,往海裏壹拋,喝聲"變″,頓時變成壹艘寬敞、漂亮的大龍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鬥歌,好不熱鬧。不料,因此惹出壹場麻煩來。
原來,龍宮裏有條花鱗惡龍,是龍王的第七個兒子,稱為“花龍太子”。這天,他閑得沒事,在水晶宮外遊蕩,忽聞海面上有仙樂之聲,便循聲尋去,猛見壹條雕花龍船,內坐八位奇形怪狀的大仙,其中有個妙齡女郎,桃臉杏腮,楚楚動人花龍太子見此仙姿,魂魄俱消。
早忘了師傅南極仙翁的忠告,忘了龍王母的訓導,想入非非,似魔似癡的迷上何仙姑了。八仙在海上尋歡作樂,怎會想到花龍太子半路擋道。平靜的海面突然掀起壹個浪頭,將雕花龍船打翻了。
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曹國舅心細,腳踏巧板浪裏漂;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漢鍾離打開蒲扇蟄腳底;藍采和攀住了花籃邊;鐵拐李失了拐杖,幸虧抱著個葫蘆;只有呂純陽,毫無戒備,弄了個渾身濕透。
這時,漢鍾離慌忙檢點人數。點過來,點過去,只有七位大仙。男的俱在,獨缺壹個何仙姑。奇怪,這何仙姑到哪裏去了呢?
漢鍾離掐指壹算,大吃壹驚,原來是花龍太子攔路搶親,把何仙姑搶到龍宮裏去了。這壹回,大仙們可大動肝火了。個個咬牙切齒,殺氣騰騰,直奔龍宮。
花龍太子知道七仙不會善罷幹休,早在半路上伺候著。他見大仙們來勢兇猛,慌忙揮舞珍珠鰲魚旗,催動蝦兵蟹將,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來。
漢鐘離挺著大肚子,飄飄然降落潮頭,輕輕煽動蒲扇。只聽“嗚…忽…”壹聲,壹陣狂風把萬丈高的和蝦兵蟹將都煽到九霄雲外去了。
嚇得四大天王連忙關了南天門。花龍太子見漢鍾離破了它的陣勢,忙把臉壹抹,喝聲“變”。海裏突然竄出壹倏巨鯨,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鍾離。
漢鍾離急忙煽動蒲扇,不料那巨鯨毫無懼色,嘴巴越張越大。這下,漢鍾離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中,忽然傳來韓湘子的仙笛聲。
那笛聲悠揚悅耳,鯨魚聽了,鬥誌全無,竟朝韓湘子歌舞參拜起來,漸漸渾身酥軟,癱成壹團。呂純陽揮劍來斬鯨魚,誰知壹劍劈下去火星四濺,鋒利的寶劍斬出個缺口。
仔細壹著,眼前哪兒有什麽鯨魚,分明是塊大礁石。呂純陽惱得火冒頭頂,鐵拐李卻在壹旁笑謎謎說:“莫惱!莫惱!待我來收拾它!”
只見鐵拐李向海中壹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竄出海面。鐵拐李拿在手中,壹杖打下去,不料打在壹堆軟肉裏。原來,海礁已變成壹只大章魚,拐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
要不是藍采和的花籃罩下來,鐵拐李早被章魚吸到肚皮裏去了。原來這巨鯨和章魚都是花龍太子變的。這時,他見花籃當頭罩來,慌忙化作壹條海蛇,向東逃竄。張果老拍手叫驢,撒蹄追趕。
眼著就要追上,不料毛驢被蟹精咬住腳蹄,壹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
花龍太子輸紅了眼,現出本相,閃耀著五顏六色的龍鱗,擺動著七枝八權的龍角,張舞著尖利的龍爪,向大仙們猛撲過來。七位大仙各顯法寶,壹齊圍攻花龍太子。花龍鬥不過七仙,只得向龍王求救。
龍王聽了,把花龍太子痛罵了壹頓,連忙送出何仙姑,好話講了壹百零五鬥,八仙還是不肯罷休。龍王沒辦法只好請來南海觀音大士講和,壹場風波總算平息。
八仙再也沒有興趣去遊蓬萊島了。大家都怪呂純陽節外生枝,才尋來壹場懊惱。呂純陽笑著說:“這要怪何仙姑,誰叫她是個女的,又生得這麽漂亮!”
3、葉公好龍
春秋的時候,楚國葉縣有壹個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叫他葉公。葉公非常喜歡有關龍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梁柱、門窗、碗盤、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
連他家裏的墻壁上也畫著壹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對大家說。
有壹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真的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麽喜歡龍,我得去他家裏拜訪拜訪呀!”真龍就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
葉公壹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很奇怪,說:“妳怎麽說我是怪物呢?我是妳最喜歡的龍呀!”葉公害怕的直發抖。
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話沒說完,就連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壹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4、龍女拜觀音
在觀音菩薩身邊,有壹對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財,女的叫龍女。龍女原是東海龍王的小女兒,生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深得龍王的寵愛。壹天,她聽說人間玩魚燈。
異常熱鬧,就吵著要去觀看。龍王捋捋龍須搖搖頭說:“那裏地荒人雜,可不是妳龍公主去的地方啊!”龍女又是撒嬌又是裝哭,龍王就是不依。龍女嘟起小嘴巴。
心裏想到:妳不讓我去,我偏要去!好不容易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宮,變成了壹個十分好看的漁家少女,踏著蒙隴月色,來到鬧魚燈的地方。這是壹個小漁鎮,街上的魚燈多極啦!
有黃魚燈、鰲角燈、章魚燈、墨魚燈、鯊魚燈,還有龍蝦燈、海蟹燈、扇貝燈、海螺燈、珊瑚燈……龍女東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興,有時竟忘情地往人群裏擠。
不壹會來到十字路口,這裏更有趣哩!魚燈疊魚燈,燈山接燈山,五顏六色,光華璀璨。龍女似癡似呆地站在壹座燈山前,看得出了神。
誰知這時候從閣樓上潑下半杯冷茶來,不偏不倚正潑在龍女頭上。龍女猛吃壹驚,叫苦不已。原來變成少女的龍女,碰不得半滴水,壹碰到水,就再也保不住少女模樣了。
龍女焦急萬分,怕在大街上現出龍形,招來風雨沖塌燈會,於是不顧壹切地擠出人群,狠命地向海邊奔去。剛剛跑到海灘,突然“忽喇喇”壹聲,龍女變成壹條很大很大的魚。
躺在海灘上動彈不得。正巧,海灘上來了壹瘦壹胖的兩個捕魚小子,看到這條金燦燦大魚,壹下子楞住了。“這是什麽魚呀!怎麽會擱在沙灘上呢?”
胖小子膽子小,站得遠遠的說:“從來沒有看過這種魚,怕是不吉利,快走吧!”瘦小子膽子大,不肯離去,邊撥弄著魚邊說:“不管它是什麽魚,扛到街上去賣,準能賺筆外快來用用?”
兩人嘀咕了壹陣,然後扛著魚,上街叫賣去了。那天晚上,觀音菩薩正在紫竹林木裏坐,早將剛才發生的事情看得壹清二楚,不覺動了慈悲之心。
對站在身後的善財童子說:“妳快到漁鎮去,將壹條大魚買下來,送到海裏放生。”善財稽首道:“菩薩哎,弟子哪有銀兩去買魚呀?”觀音菩薩笑著說:“妳從香爐裏抓壹把去就是了。”
善財點頭稱是,急忙到觀音院抓了壹把香灰,踏著壹朵蓮花,飛也似地直奔漁鎮。這時,兩個小子已將魚扛到大街,壹下子被觀魚燈的人圍住了。
稱奇的、贊嘆的人問價的,磯磯喳喳,議論村紛,可是誰也不敢貿然買這麽壹條大魚。有個白胡子老頭說:“小子,這條魚太大了,妳們把它斬開來零賣吧?”
胖小子壹想,覺得老頭說得有理,於是向人借來壹把肉斧,舉起來就要斬魚。突然,壹個小孩子叫開了:“快看呀?大魚流眼淚了。”胖小子停斧壹看,大魚果然流著兩串晶瑩的眼淚。
嚇得丟掉肉斧就往人群外面鉆。瘦小子怕外快泡湯,趕緊拾起肉斧要斬,卻被壹個氣喘籲籲趕來的小沙彌阻止住了:“莫斬!莫斬!這條魚我買下了。”
眾人壹看,十分詫異:“小沙彌怎麽買魚來了?”那個老頭停了壹聲,翹著山羊胡子說:“和尚買魚,怕是要開葷還俗了吧?”
小沙彌見眾人冷語譏笑,不覺臉紅了,趕緊說:“我買這條魚是去放生的!”說著,掏出壹撮碎銀,遞給瘦小子,並要他們將魚扛到海邊。
瘦小子暗自高興:“外快賺進了!扛到海邊,說不定等小沙彌壹走,依舊能把這條大魚扛回來呢!”他招呼胖小子扛起大魚,跟著小沙彌向海邊走去。
三人來到海邊,小沙彌叫他們將大魚放到海裏。那魚碰到海水,立即打了壹個水花,遊出老遠老遠,然後掉轉身來,同小沙彌點了點頭,倏忽不見了。
瘦小子見魚遊走了,這才斷了再撈外快的念頭,摸出碎銀,要分給胖小子。不料攤開手心壹看,碎銀變作了壹把香灰,被壹陣風吹得無影無蹤。轉眼再找小沙彌,也不知去向了。
再說東海龍宮裏,自從不見了小公主,宮裏宮外亂成壹窩蜂。龍王氣得龍須直翹,海龜丞相急得頭頸伸出老長,守門官蟹將軍嚇得亂吐白沫,玉蝦宮女怕得跪在地上打顫。
壹直鬧到天亮,龍女回到水晶宮,大家才松了口氣。龍王瞪起眼睛,怒氣沖沖地呵斥道:“妳膽敢犯宮規,私自外出!說!到哪裏去了?”
龍女壹看龍王動了怒,知道撒嬌也沒有用了,便照實說:“父王,女兒觀魚燈去了,要不是觀音菩薩派善財童子來救我,女兒差點沒命!”
接著將自己的遭遇講了壹遍。龍王聽了,臉上黯然失色。他怕觀音將此事講了出去,讓玉皇大帝知道了,自己就得落下罪名。他越想越氣龍女,壹怒之下,竟將她逐出水晶宮。
龍女傷心極了,茫茫東海,到哪裏去安身呢?第二天,她哭哭啼啼來到蓮花洋。哭聲傳到紫竹林,觀音菩薩壹聽就知道是龍女來了,她吩咐善財去接龍女上來。
善財蹦蹦跳跳來到龍女面前,笑著問道:“龍女妹妹,妳還記得我這個小沙彌嗎?”龍女連忙揩掉眼淚,紅著臉說:“妳是善財哥哥呀?妳是我的救命恩人呢!”
說著就要叩拜。善財壹把拉住了她:“走,觀音菩薩叫我來接妳呢!”善財和龍女手拉手走進紫竹林。龍女壹見觀音菩薩端坐在蓮臺上,俯身便拜。
觀音菩薩很喜歡龍女。讓她和善財像兄妹壹樣住在潮音洞附近的壹個巖洞裏,這個巖洞後來稱為“善財龍女洞”。
可是龍王反悔了,常常叫龍女回去。龍女依戀著普陀山的風光,再也不願回到禁錮它的水晶宮去了。從此,龍女就跟了觀音菩薩。
5、蠻龍歸正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壹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大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
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有壹天,壹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裏翻身打滾,興風作浪,還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
應龍告訴禹王,這是壹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於是烏龜帶著大禹上了壹座高山,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壹對雪白耀眼的龍角。
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大禹指揮它,它全然不理。大禹於是取出壹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壹塊鬥大的巨石。烏龜只把尾巴輕輕壹揮。
天空就劃出壹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只龍角之間。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
不壹會,便把蠻龍的兩面三刀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壹直不斷生長,最後終於把蠻龍制服了。從此,蠻龍成了大禹壹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