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回令丸簡介

回令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醫學入門》方之回令丸 3.1 回令丸的別名 3.2 組成 3.3 制法 3.4 回令丸的用法用量 3.5 功能主治 3.6 方解 3.7 回令丸的藥理作用 4 《醫略六書》卷二十八方之回令丸 4.1 處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回令丸的用法用量 4.5 各家論述 4.6 摘錄 5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回令丸 1 拼音

huí lìng wán

2 概述

回令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

3 《醫學入門》方之回令丸

回令丸為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方,即《丹溪心法》卷壹方記載的左金丸的別名[1]。

3.1 回令丸的別名

回令丸、萸連丸、古萸連丸、四金丸[2]。

3.2 組成

黃連(壹本作黃芩)六兩,吳茱萸壹兩(或半兩)[2]。

3.3 制法

上藥為末,和水為丸,或蒸餅為丸[2]

3.4 回令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丸,白水送下[2]。

3.5 功能主治

《醫學入門》方之回令丸功能清瀉肝火,降逆止嘔[2]。主治肝火犯胃,脅肋脹痛,嘔吐吞酸,嘈雜噯氣,口苦咽幹,舌紅,脈弦數;近代也用於急、慢性胃炎而見上癥者[2]。

3.6 方解

方中黃連既清肝火,又清胃熱,且能清心,有“實則瀉其子”之意;然黃連苦寒呆滯,故少佐辛熱疏利、直入肝經的吳茱萸,既可制約黃連寒涼凝滯、抑遏肝氣、傷陽礙胃之弊,又可助黃連降逆止嘔,為反佐藥[2]。二藥合用,辛開苦降,壹寒壹熱,相反相成[2]。

3.7 藥理作用

實驗研究:本方對胃黏膜損傷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2]。

4 《醫略六書》卷二十八方之回令丸 4.1 處方

川楝子5兩(酒炒),小茴3兩(鹽水炒)。

4.2 制法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

4.3 功能主治

《醫略六書》卷二十八方之回令丸主治孕婦小腹疼痛,脈弦緊數。

4.4 回令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淡鹽水送下。

4.5 各家論述

妊娠濕熱內蘊,寒邪外束,故小腹疼痛,胎因不安焉。川楝子瀉內蘊之濕熱,小茴香溫外束之寒邪,煉蜜以丸之,鹽水以下之,使寒邪外散,則濕熱自化而經氣清和,小腹疼痛無不退,胎孕有不安者乎?

4.6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