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各個朝代的古詩有什麽不同.

各個朝代的古詩有什麽不同.

1.體裁簡單的特點概括:

周朝:四言、雜言居多,語言質樸,內容生活化

秦漢三國:出現五言、七言,辭藻華麗,語言含蓄

魏晉南北朝:田園詩出現,語言質樸,雜言詩辭藻華麗

隋唐:詩歌基本發展完全,出現絕句、律詩

宋:詩歌進壹步發展,宋詞高度繁榮

元明清:以貼近生活為主,更在意人間疾苦

2.詳細些以各代名篇舉例:

詩經:

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311篇。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

內容上分為《風》(周代各地的歌謠)、《雅》(周人的正聲雅樂,分《大雅》、《小雅》)、《頌》(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三個部分。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壹。

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壹面鏡子。

楚辭:

由屈原創作的壹種新詩體,並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劉向乃編輯成集。

主要作者:楚人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王逸等,***17篇。

影響:運用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產等,開創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詩篇,影響著四大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

漢賦:

漢朝湧現出的壹種有韻的散文,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內容上側重“體物寫誌”。 是漢代文學的代表。

分為五類:渲染宮殿城市;描寫帝王遊獵;敘述旅行經歷;抒發不遇之情;雜談禽獸草木。

結構上分為三部分:序、本文和被稱作“亂”或“訊”的結尾。

三個時期:壹時期:漢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代表者:賈誼、淮南小山、枚乘。二時期:西漢武帝初年至東漢中葉,代表著:司馬相如、揚雄、班固。

三時期:東漢中葉至東漢末年,代表者:張衡、趙壹、蔡邕。

唐詩:

泛指創作於唐朝的詩。

類別:古體詩:五言、七言。近體詩:絕句、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分無言和七言)。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

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前代的五、七言古詩。

派別:山水田園詩派(王維、孟浩然);邊塞詩派(高適、岑參、王昌齡);浪漫詩派(李白);現實詩派(杜甫)。

四個時期:初唐時期(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時期(山水田園、邊塞戰爭;李白杜甫)、中唐時期、晚唐時期(中晚唐代表:韓愈、柳宗元、李賀、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等)。

宋詞:

宋詞是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壹,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

派別:豪放派(蘇軾、辛棄疾);婉約派(柳永、李清照)

含義:壹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系。

四種類別:按長短規模分、按音樂性質分、按拍節分、詞牌來源劃分。

元曲:

盛行於元代的壹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含義: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地位:壹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壹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於“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專權,社會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鬥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鋒芒直指社會弊端,直斥“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誇俏”的社會,直指“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的世風。

類別:元雜劇、元散曲。

四大家:關漢卿(《竇娥冤》、《拜月亭》)、馬致遠(《漢宮秋》、《青衫淚》)、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墻頭馬上》)。

明清小說: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

明代小說類別: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神魔、世情、公案。代表作:《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

清代:主要內容為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領域裏的鬥爭。代表作:《紅樓夢》、《聊齋誌異》。

3.粗略總結下:

朝代史的詩歌研究史告訴我們,詩起於先秦,經詩經為始,楚辭為繼,以兩漢的五言詩的濫觴,發揚於南北朝時期各文體的完備,最終迎來以唐為代表的詩歌發展高峰,宋元明清都是完備後的細節中,不斷分流合並中拓展出來的詩的內容體裁手法等,最終經民國學者詩的風行而影響至今。

如果從朝代史去研究會發展唐代是壹座最高峰,後世的宋元明清都是在其影響之下,或繼其風,或另辟躍徑,總之都與唐分離不開,所以就有“唐以後無詩”,“宋以後詩盡”的說法。

這壹說法正如我們時下所批評的“宋是最高峰,明清無甚發展”的觀點,因為我們接觸最多的是唐詩,妳不學詩歌接觸不到真正好的明清詩人的集子,所以只能人雲亦雲,就此不知也被掩蓋了宋以後,對明清發展高度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