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溯源 潘姓起源有四:1、出自羋姓,以字名為氏。據《通誌·氏族略》所載,顓頊後裔陸終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連,賜姓羋。周成王時,封其後裔熊繹在荊山建立荊國,公元前七四零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前六八九年改國號為楚,稱楚文王。據《姓氏尋源》和《潘氏家譜》及《史記·楚世家》所載,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繼位有功,受封為太師,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為有勢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來。2、出自姬姓,以邑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讓其子伯季食采於潘(今陜西西安、鹹陽壹帶),子孫以邑為氏。3、出自姚姓。舜之後有潘國,以國為氏。4、出自他族改姓。A.據《魏書·官氏誌》所載,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改鮮卑破多羅氏為單姓潘。B.清康熙末年,臺灣岸裏大社(今臺中神崗)酋長阿穆歸順清廷,被賜姓為潘;光緒時,臺灣高山族相率歸化清廷,也被賜姓潘(這也就是臺灣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C.其他壹些少數民族如滿、水、京、蒙、土家、彜、瑤、仫佬、回、壯、布依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潘崇。楚成王時,潘姓中有名為潘崇者曾為太子商臣之老師,在楚成王預謀另立太子時,潘崇極力支持太子商臣,並成功地使之繼位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繼位有功,被封為太師,楚穆王並且還把自己任太子時的財產全部賜給他。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為有勢力的家族。後人念潘崇興潘姓有功,便尊他為潘姓的得姓始祖。這種觀點,其正確性可能是相當高的,因為古籍中出現的春秋時代的潘姓人氏,幾乎都是楚國的人物。? 繁衍播遷 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此後,有向山東、湖南遷徙的少數潘姓人。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的,至三國時發展興旺而為滎陽郡壹大望族,以東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為始祖。東漢靈帝有潘乾因仕宦而遷江蘇溧陽,此地以潘乾為始祖。吳國有右將軍潘璋由發幹(治在今山東冠縣)而遷建康,而吳國還有瀏陽侯潘氵睿,為漢壽(今湖南常德)人,而孫權妻潘夫人為浙江會稽人,這說明在三國以前,潘姓已播遷於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為興旺,晉時,潘勖之裔孫潘才因任廣宗太守,而落籍廣宗(今河北威縣),後又發展成為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遷廣東。北魏時,破多羅氏改漢姓潘,並逐漸在洛陽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開基始祖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孫潘紹業因任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落籍當地。唐初,陳元光父子開漳,有河南固始人潘節隨其入閩。此期潘紹業的曾孫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當地,其間並有移居陜西的潘勖的後人興旺發達起來,而江夏(今湖北武昌)的唐秘書監潘肅仁自稱是漢壽潘氵睿的後裔,由此可見,自東漢末至唐朝,潘姓從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許多支脈,而潘威的後裔則從洛陽望出,又興盛播遷於懷朔(今內蒙古固陽)、陜甘等地。豫章潘姓興盛於唐代,至五代南唐時成為當地名門望族。宋時有潘節後人遷廣東、雲南。元明清時,潘姓已分布於全國各地。如今,潘姓人分布廣泛,尤以廣東、江蘇、安徽、內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區多此姓。上述八省潘姓約占全國漢族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郡望堂號 潘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的過程中,形成的郡望有:1、滎陽郡,治所在滎陽(今屬河南);2、廣宗郡,治所在廣宗(今河北威縣);3、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4、豫章郡,治所在南昌(今江西南昌)。
堂號:“承誌”、“如在”、“花賢”、“篤慶”、“優肅”、“永言”、“司諫”、“滎陽”、“黃門”、“春茂”、“花果”等。?
宗族特征 1、漢代以後,潘姓的知名人士不絕於史書,堪稱濟濟多才,僅收入《中國名人大辭典》者就有二百多人。2、潘姓外表多俊秀。西晉潘嶽以“美姿容”著稱,潘妃以妖艷著稱,喻男人英俊有貌比潘安之喻。3、潘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如江蘇溧陽潘姓壹支字行為:“忠武賁威,峻卿輔乾,程皓策楚。”又浙江新昌潘姓壹支字行為:“炳其宣慈,承先繼澤。”
名人精粹 潘璋:幹(今山東冠縣)人,三國時東吳名將,關公父子敗走麥城後,被潘璋所擒。潘嶽:中牟(今屬河南)人,西晉文學家、名臣。以“美姿容”著稱,在文學方面,長於詩賦,文詞華靡,與同時代的文學家陸機齊名,其《悼亡詩》為世傳誦,明人輯有《潘黃門集》。潘尼:潘嶽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學上與潘嶽齊名,世稱“兩潘”,其詩註重詞藻,多應酬贈答之作,明人輯有《潘太常集》。潘美:大名(今屬河北)人,北宋名將,在滅南漢、南唐、北漢時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遼,潘美因指揮失當,使名將楊業陷敵犧牲,而受降級處分。潘閬:大名人,宋太宗時進士,其詩詞筆調清新,往往有出塵之語。潘大臨:黃崗人,宋代詩人,與弟大觀皆以詩名,有《柯山集》遺世。潘翼:青田人,宋代學者,學貫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門。潘季馴:浙江烏程(今吳興)人,明代著名水利家,四任總理河道,先後達二十七年,有《兩河管見》、《宸斷大工錄》、《河防壹覽》等。潘之恒:歙縣(今屬安徽)人,明代文學家,撰有《敘曲》、《吳劇》等劇評,並有詩集《涉江集》。潘檉章:江南吳江(今屬江蘇)人,明末清初學者,著有《國史考異》,顧炎武推其精審。潘平格:浙江慈溪人,明清之際思想家,強調在日用實際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渾然壹體”、“見在人心”的理論,著有《求仁錄》。潘耒:江蘇吳江人,清初學者,博涉經史及歷算聲韻之學,曾參與纂修《明史》。潘亦雋:江蘇蘇州人,清初畫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鈞、潘奕蔭、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畫家。潘天壽:浙江寧海人,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擅長寫意花鳥和山水畫,布局善於“險、破險”,筆墨有金石味,樸厚勁挺、氣勢雄闊,融詩、書、畫、印於壹爐,亦能人物,並長於指畫。著有《中國繪畫史》、《治印談叢》等。潘漢年:江蘇宜興人,壹九二五年加入中國***產黨,曾長期在上海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