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精衛填海的作者是誰

精衛填海的作者是誰

《精衛填海》的作者不詳。

這篇神話故事出自《山海經·北次三經》。

《山海經》是中國誌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壹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壹時,作者亦非壹人。

據《山海經·北山經》中記載:又北二百裏,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註於河。

譯文:再向北走二百裏,有座山叫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樹林裏有壹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上羽毛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這其實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壹次,女娃去東海遊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叼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源於發鳩山,向東流去,註入黃河。

擴展資料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余篇章內容早佚,原***22篇約32650字,***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

其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裏、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也記載了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除了保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壹部奇書,也是壹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最早提到《山海經》的是司馬遷,其《史記·大宛列傳》中說,《禹本紀》和《山海經》中的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並在《大宛列傳》中指出《山海經》與當時現實地理不符。

最早整理《山海經》的西漢劉歆,在其《上山海經表》中認為此書是三代時所作。他說:《山海經》這本書,產生於堯舜禹的時代……禹把天下劃分成九州,益與伯翳等人區分萬物的本質,寫出了《山海經》。劉歆這壹說法是受到《列子》的影響。

《列子·湯問第五》中,夏革回答湯的疑問,提到了五座大山及山上的特產,此外還有怪異之物,這和《山海經》記載地理、特產以及怪物的寫法相似。同時,《列子》中又說這些怪物是大禹治水周行天下時親眼見過的,他的臣子伯翳了解這些怪物,夷堅聽說之後把這些怪物記了下來。

因此,這種說法就影響到劉歆以上的論斷。其後,王充《論衡·別通篇》、趙嘩《吳越春秋》等都持這種觀點。

百度百科--精衛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