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補骨脂註射液簡介

補骨脂註射液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2.2 制法 2.3 性狀 2.4 鑒別 2.5 檢查 2.6 含量測定 2.7 功能與主治 2.8 用法與用量 2.9 註意 2.10 規格 2.11 貯藏 附: 1 古籍中的補骨脂註射液 1 拼音

bǔ gǔ zhī zhù shè yè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Bushen Yijing Wan

2.2 制法

取補骨脂粗粉 500g,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 Ⅰ O),用75%乙醇 作溶劑,浸漬48小時後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2500ml,濾過,在60℃減壓回收乙醇,並濃縮至相 對密度為1.05~1.10(20℃)的稠膏,用0.85%氯化鈉溶液稀釋至1000ml,攪拌均勻,靜置12小 時,吸取上清液,加 2g聚山梨酯80及 3g活性炭,攪勻,在100℃加熱30分鐘,放冷至室溫,用稀 鹽酸調pH值至3.0,在4℃冷藏24小時,濾過,用10%氫氧化鈉溶液調pH值至7.0,加0.85%氯化 鈉溶液至1000ml,濾過,灌封,滅菌,即得。

2.3 性狀

本品為棕色至紅棕色的澄明液體。

2.4 鑒別

(1)取本品2ml,加水20ml,振搖,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綠藍色熒光。

(2)取本品酸化後的上清液1ml,加碘化鉍鉀試液2滴,生成紅棕色沈澱。

2.5 檢查

pH值 應為5.0~7.0(附錄Ⅶ G)。 異常毒性 取本品,依法檢查(二部附錄Ⅺ C),按腹腔註射法給藥,應符合規定。 其他 應符合註射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Ⅰ U)。

2.6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 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50:60)為流 動相;檢測波長為295nm。理論板數按補骨脂素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補骨脂素和異補骨脂素的 分離度應符合要求。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補骨脂素對照品和異補骨脂素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每 1ml中各含50μ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測定法 分別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與本品各5μl,註入液根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ml含補骨脂素(C11H6O3)和異補骨脂索(C11H6O8)的總量,應為80~130μg。

2.7 功能與主治

溫腎扶正。用於治療白癜風、銀屑病(牛皮癬)。

2.8 用法與用量

肌內註射,壹次2ml,壹日1~2次,10天為壹療程,或遵醫囑。

2.9 註意

在治療白癜風時,註射後1小時左右,患部配合照射人工紫外線1~10分鐘或日曬 5~20分鐘;局部如出現紅腫、水疤,應暫停用藥;用藥後偶見頭暈、血壓升高;高血壓者慎用; 孕婦忌用。

2.10 規格

每支裝2ml

2.11 貯藏

密封,避光。 河南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古籍中的補骨脂註射液 《本草害利》:[肝部藥隊〔瀉肝次將〕]柴胡

如《煤礦醫學》(34)25,1980,載柴胡註射液過敏回應報告。《中華內科雜誌》(812)130...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八章·傷寒兼證]第十五節·大頭傷寒

根四味。與李方大同小異。惟遵《難經》蓄則腫熱。以註射之之法於腫上。約正十余刺。血出紫黑如露珠狀。頃時...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上卷]臟腑所合

胱下口。曲而斜上。以入 *** 。溺能射出者。則又肺氣註射之力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三焦者。中...

《徐批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卷上]桂苓甘味湯

泄。急補真陽而肌表自固。)天真丸去黃,加鹿茸、補骨脂、紫衣胡桃肉。李(木瀆,二十壹歲)男子血湧退場...

《張聿青醫案》:[卷十四]不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