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保存了中國歷代大量文獻。所據底本中﹐有很多是珍貴善本﹐如宋元刻本或舊抄本﹔還有不少是已失傳很久的書籍﹐在修書時重新發現的﹔也有的是從古書中輯錄出來的佚書﹐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書有385種。《四庫全書》的編纂﹐無論在古籍整理方法上﹐還是在輯佚﹑校勘﹑目錄學等方面﹐都給後來的學術界以巨大的影響。但是﹐《四庫全書》畢竟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為名﹐推行文化專制政策的產物﹐乾隆借纂修《四庫全書》之機向全國征集圖書﹐貫徹“寓禁於征”的政策﹐對不利於清朝統治的書籍﹐分別采取全毀﹑抽毀和刪改的辦法﹐銷毀和篡改了大批文獻。《四庫全書》突出了儒家文獻和反映清朝統治者“文治武功”的文獻﹐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例如壹些順服於大清統治的漢人如湯斌等人的著作受到重視,而黃宗羲、呂留良、顧炎武等壹些與湯斌同時代卻有骨氣的文人著作則受到打擊和禁毀。把儒家經典放在四部之首,把壹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輕視科技著作,認為西方現代科學技術,是“異端之尤”,可以“節取其技能,禁傳其學術”。除了農家、醫家和天文算法類收錄少數科技著作之外,壹般科技著作是不收錄的;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於批評儒家思想的文獻及戲曲和通俗小說如宋元雜劇﹑話本小說﹑明代傳奇等。
歷史上對乾隆修《四庫全書》有不同評價,有人認為修書對保存及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有貢獻;也有人指乾隆以修書為名,禁錮思想為實。本問題幫助大家從不同角度看乾隆及《四庫全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讓大家嘗試由不同人物的位置看問題。但至少應該公平的看待對中國真的影響,“萬馬齊喑”是事實,文字獄是事實,思想被禁錮的愚昧無知,也是事實。
《四庫全書》保存中國歷代不少接近失傳的典籍,並校正典籍中的訛誤脫漏。但修書期間同時抽毀及禁制壹些書籍。乾隆壹朝致力編修《四庫全書》,但大興文字獄,戕害讀書人,對中國後來的科技文化發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