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江南的意思

江南的意思

江南的意思介紹如下:

江南,意為長江以南地區。

狹義上即現在長江流域下遊南岸的浙江、蘇南及上海地區。廣義上還包括江西北部地區、安徽南部長江以南的地區。

又號吳越、江東、江左。江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壹,有杭州、南京等古都,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如蘇州、紹興、寧波、無錫、徽州等,歷史上長期是東亞乃至世界最龐大的城市群以及經濟中心,數次庇佑中華文明正朔。江南作為地理概念與關中和河洛呼應,對中國和東亞的歷史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先秦時期,史書中已經存在江南的說法。《吳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賜勾踐,已受命號去,還江南”。

《爾雅·釋地篇第九》寫道:“江南曰揚州。”“江南”在成書於秦、漢以前的古籍之中屬於揚州之地。

擴展資料:

歷史上的江南

《爾雅·釋地篇第九》寫道:“江南曰揚州。”“江南”在成書於秦、漢以前的古籍之中即特指淮南之地,即開始泛指大約今江蘇、上海、安徽淮河以南部分、浙江、福建全部,江西、廣東的壹部分。

在先秦時期也有其他關於江南的說法。《史記·秦本紀》中亦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這裏的江南指的是現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區。錢大昕以為《項羽本紀》雲“江東雖小,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中的“江東”,那時的“江東”是現在江南的壹部分。

王莽時曾改夷道縣為江南縣,是今日湖北宜都。《後漢書·劉表傳》載“江南宗賊大盛……唯江夏賊張莊、陳坐擁兵據襄陽城,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設立江南道,江南道的範圍完全處於長江以南,後來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壹年(733年)又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為定義現代江南含義的開端,往後江南成為江東地區的專稱。歷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區的演化:

唐代以後,江南壹詞所指區域囊括長江以南以及長江沿岸廣大地區,包括荊州(鄂東南、湖南)、揚州(江西、皖南、福建、蘇南、上海、浙江,非今日揚州市)。

唐代時設立江南西道(鄂東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東道(福建、蘇南、上海、浙江)。

宋代時設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東南)、江南東路(贛東北、皖南、蘇南部分地區壹帶)。

明朝設立南直隸,清初改稱江南省,1667年分為江蘇省(含上海)、安徽省。但江南省不僅包括部分江南地區,還包括了大片的蘇皖的江北地區。

清代設兩江總督署,轄江蘇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兩江即含江南省、江西省,東部的部分為江南省(今江蘇,上海,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