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章先從訓詁的概念開始,解釋了什麽是“訓詁”和為什麽需要它。接著,就正式提出了訓詁學的概念和需要它的理由。此外,又說明了訓詁學與其他學科間的聯系。
“訓詁”,是了解訓詁學的基礎。訓,簡單說來,就是解釋字、詞、句。詁,即解釋古籍中的古語。隨著範圍的擴大,用任何方式對古書上任何語言事實加以解釋說明,幾乎都可以稱為訓詁。訓詁的內容包括八個方面:1.解釋字義、詞義2.串講句義3.寓詞義、語法的解釋於串講之中4.說明表現方法或修辭手段5.申述篇章旨意6.說明典章制度7.引證史實、故事8.評論原文。訓詁之所以需要,主要是因為人們對古書的語言有了不懂的地方,必須加以解釋。而不懂的原因又有以下幾個方面:語言上和非語言上。語言:1.古語。(某個時代通行的詞語後世不用了所以難以理解;壹個詞語的某壹意義或用法後世不通行了所以容易誤解)2.方俗語。(見於歷代各類作品的方言、俗語)3.音譯的外來語。4.代語。指的是為了修辭等目的用來代替某壹事物或事情的本來說法的詞語。5.雙關語。根據詞的多義性或同音現象構成的詞語。6.成語。7.典故。古代詩文用典多,除了指示典故出處、詞語來歷外,還需說明作者的用典命意,否則容易產生“釋事而忘義”。8.語法。分為詞法、句法和修辭。9句讀。古書中沒有標點符號、沒有分詞連寫,所以就需運用訓詁學來研究。非語言有以下原因:1.古字的寫法與今字不同。2.通假字。3.訛誤字。4.避諱字,比如歷代都有因避諱黃帝名諱而更改文字的做法。5.還有壹些外部原因:名物、思想、風俗習慣等。訓詁學,中國傳統語文學的壹個部分,側重於字義和語義的研究。學習訓詁學的必要性包括:1.詞典的釋文和古書的註解需要訓詁學知識。2.詞典中解釋字、詞的意義很多,需要去取得當。3.詞典釋文中錯誤、不確之處需要訓詁學知識來辨別。4.古書註解中眾說紛紜,需要用訓詁學知識擇善而從之或求正解。5.許多詞義在詞典和古書中查不到,需要運用訓詁學知識探討來尋求答案。6.某類詞語的特殊含義靠詞典不能明了,需要訓詁學知識加以闡明。訓詁學與其他學科聯系緊密:1.訓詁的目的在於通古語,那就得先明了古音和古今語音的轉變,這就需要音韻學。2.語義與語法密切相關,運用語法學知識解釋時才能做到文從字順,切合原意。3.訓詁學與修辭學同樣聯系緊密。比如:互文、對文。了解了修辭,有利於更好地理解詞義。4.語言的發展變化在不同地域是不平衡的,在壹些地區已經消失的語言變化在另壹些地區可能還繼續保存。現代方言詞匯的研究有助於印證古詞、古義,闡明古今詞匯、語義的傳承關系。5.訓詁學探討古詞、古義除了利用漢語材料,還得參考跟漢語臨近的語言,這就需要比較語言學。6.文字從古至今形體有所變化,訓詁學要想追尋本義,需要文字學的幫助。7.古書中的壹些錯誤,只有經過校正,才能順釋文義,這就需要校勘學。此外,與史學、自然科學等聯系同樣緊密。
第二章,從不同朝代進行訓詁知識論述。
先秦時期,春秋時代萌芽,戰國時代進壹步發展。如:解釋《詩經》的《毛詩故訓傳》,解釋經文詞句意義和事理的《公羊傳》。我國第壹部有系統的訓詁專書《爾雅》在先秦時代已有雛形。
此外,還有形訓、聲訓和義訓。這壹時期,訓詁的範圍已經很廣,方式也很多樣了。兩漢時期訓詁工作有很大發展,表現在:1.語言的變化。由於語言的發展,漢代學者對先秦的典籍有些已經難以讀懂。2.文字的不同。這主要體現在今文和古文的差異上。3.師說的各別。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了壹些新的著作、呈現了壹些新特點。魏晉時期經註的特點是喜歡發揮義理。南北朝時出現了壹些疏通經義的“義疏”和“講疏”,還產生了不少其他古籍的註解和訓詁專書。訓詁工作發達在唐代,重要的經書有了新式的註解,即“正義”。它不僅解釋經書正文,而且同時解釋註文。宋代,學者們為詩文集做註的興趣大大提高,他們不但為前代作家的集子做註,還為本朝作家的集子做註,語錄用口語,做註時壹般仍用文言。元明兩代的經傳訓詁,內容多空疏膚泛,數量大但可觀者少,解釋時為“直解”,學術價值不高。清代訓詁工作達到最高峰。清儒所做的古籍註釋和訓詁學專書數量很大,分為:經部、史、子、集部、禮記、訓詁專書,還有三本康熙年間產生的字典辭書——《康熙字典》、《佩文韻府》和《駢字類編》。
1.《毛傳》和《鄭箋》。《毛傳》是現存最早和最完整的壹部傳註。其內容包括:解釋題意,寓析章句,說明章旨,解釋詞義,解釋語句,記述典章制度和引證故事、史實。《鄭箋》的內容包括:註釋《詩序》,申術《毛傳》與補正《毛傳》。2.《爾雅》和群雅。《爾雅》是我國第壹部有系統的訓詁專書,對後世訓詁學有很大影響,在古漢語和漢語史研究上有很高的價值。其撰著宗旨是“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疏語”。它解釋詞語的方式分為三大類:1.匯集具有相同、相近意義的或者具有某種相關性的壹組詞,用壹個比較普通的詞來作釋。2.以***名釋別名,以俗語釋文言3.用語句說明詞義。《爾雅》對後世訓詁書的編撰影響很大,模仿它的著作歷代都有,成為“群雅”,包括:《小爾雅》、《廣雅》、《埤雅》、《爾雅翼》、《駢雅》、《通雅》、《別雅》、《比雅》、《拾雅》、《疊雅》、《支雅》、《說雅》、《選雅》和《毛詩傳義類》。《方言》,是我國第壹部比較方言詞匯著作。《方言》的編者曾從《爾雅》中取材,體例上也有所改進。不僅說明了壹組同義詞中各個詞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同,有時還對同義詞在意義上的差別也有所解釋。書中涉及的地域很廣,從收錄的詞來看,不僅包括漢語方言,可能還有壹些少數民族語言。分五類:通語,某地某地之間通語,某地語,古今語和轉語。它的學術價值也很好,體現在:書中對壹些同義詞有所辨析,有助於認識古漢語中這些詞的異同2.書中采錄並解釋了不少先秦和漢代的方言、口語詞,有助於印證古代作品中的壹些詞義。3.書中收載名物詞不少,助於了解古代名物。4.書中記有不少方言同源詞,助於研究古漢語的“聲轉”等問題。5.本書所記方言與現代漢語比較,可看出古今語的聯系,助於漢語詞匯史的探討。《釋名》是壹部專門解釋詞的詞源義和同源關系的詞典。其聲訓法分2類:以同音字為訓和以音近字為訓。
《說文解字》是許慎寫的壹部體大思精的解釋漢字形、音、義的書,在中國語言學史上占有頭等重要地位。《說文》解釋字義有5種方式:天然定義、屬中求別、由反知正、描述、著況。清代學者研究《說文》也有很多著作如:段玉裁《說文解字註》,桂馥《說文解字義證》,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說文》的註本之壹,主要目的在於闡明每個字在古書中的各種意義以及詞和詞、詞義和詞義間的各種聯系。陸德明的《經典釋文》是壹部“音義”書,按照經典原文順序編排的、以註音為主兼及釋義和校勘的讀經字典。《壹切經音義》音義並重,側重於義,在訓詁研究上具有很大價值。《經籍篡詁》是壹部規模巨大的古漢語訓詁資料匯編,收集的材料包括:1.群經、諸子本文中的訓詁2.群經舊註3.古史、諸子和群書舊註4.史部、集部書舊註5.訓詁專書。此外,《辭通》、《連綿字典》、《經傳釋詞》和《古書疑義舉例》等書也需要有所了解,值得研讀。
第四章主要講述了壹些訓詁方式和訓詁用語,也是要重點導讀的。
訓詁方式:形訓:通過字形分析來解釋字、詞義,有助於解釋詞的本義,但不能說明語源。聲訓: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解釋字、詞義。3個作用:追溯語源;探求本字;說明詞的通轉。義訓:其體例很多,分為:1.從詞義的廣狹看:以大名釋小名;以小名釋大名,以狹義釋廣義2.從同義、反義、多義角度看:同訓;互訓;遞訓;反訓;歧訓3.從時地關系看:以今語釋古語;以俗語釋文言;以通語釋方言4.從表述方式看:代語;界說;類別;描述;比較;舉例;申述;參證。訓詁用語有:1.某,某也。直言某詞訓某。訓釋詞和被訓釋詞有時只是單純的同義關系,有時兼有音同、音近關系。2.曰,為,謂之。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叫,叫做”。既用於壹般釋義,又用於通過對比以辨析同義詞。3.謂。多用於具體釋抽象、狹義釋廣義、別名釋***名,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指”。4.斥,“指”的意思。5.貌,壹般加在動詞、形容詞後,說明被訓釋詞表示的是某種狀態,相當於現在的“……的樣子”。6.猶,相當於現在的“等於說”,壹般用於以近義詞作釋,有時也用於以同源詞作釋。7.言,相當於“說的是”,壹般用於“隨文立訓”,申明詞語在特定上下文中的含義,也用於串講句義或闡發文意。8.之言,之為言,屬於聲訓,訓釋詞與被訓釋詞有音同、音近的關系。9.讀曰、讀為,壹般用於本字解釋假借字10.讀若、讀如,壹般用於註音,“讀如”往往同時兼帶釋義。11.當為、當作,用於糾正誤字。
附錄部分為張永言先生寫的兩篇論文——論郝懿行《爾雅義疏》和論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這對我們關於訓詁學方面著作的表述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