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遇見內容簡介
靈寶遇見是宋元時期靈寶派儀式方法的集成。“正統道經”被納入洞穴玄學的方法範疇。書沒有前言和後記,也不用寫人。在第壹卷中,提到撒鎮仁(撒手鐧)、盧貞觀(魯世重)、姬子田真君(田思貞)都是宋代道士,所以該書的成書時間應該是南宋或更晚。虞姬的《河圖仙壇碑》記載了元代焦璇大師吳權傑。有壹種說法:“道教之書,名為靈寶紮法,久施受,已失其旨。公(指吳權傑——作者註)各校傳世,類目二十四,共十卷。標題是靈寶遇見。據本書書名與前傳記載相同,結構分卷門,與前傳記載壹致。這本書可能是吳全傑(1269 ~ 1346)編的。但《正統道藏》所載卷數為四十三卷,門數為二十五門,與於吉所記有出入,或《正統道藏》編者改動了原書結構。這本書有的卷是壹門,有的卷是壹門。有:道教中的解惑之門,修齋二門,蓋棺之門,接施頭之門,呼役調度之門。這是壹本結合了精神寶藏、齋戒儀式和詛咒方法的書。除第壹卷《道學解惑之門》外,其余各卷均記述了各種以門為單位的齋戒方法,如齋戒的程序與儀式、祭壇的設立與布置、建築的制作與設置、燈燭的排放與擺放、符號的書寫與運用、章表的書寫與發揮等,然而,雖然上述儀式方法源於靈寶, 它不是直接抄自靈寶派的禮書,而是采用了宋元時期派流傳下來的靈寶禮法,從而顯示出宋元禮法以道為本、以法為工具、內煉與外法相結合的明顯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