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的二裏頭遺址可以證明夏朝存在嗎?

中國的二裏頭遺址可以證明夏朝存在嗎?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漢”,記得這是當年高考前死記硬背的朝代紀年的口訣,但凡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不管現在還記不記得,至少曾經知道,夏朝,是所有朝代中的第壹個。

二十世紀中葉,著名史學家範文瀾先生根據《竹書紀年》中的傳說和《史記》的記載,將夏代列為中國歷史上的第壹個朝代。然而,由於沒有歷史事實的考據,夏王朝究竟是否存在,又或者說,夏王朝真的是中國歷史上的第壹個朝代嗎?對於夏朝的真實性,學術界仍存有諸多質疑的聲音。1959年,中國考古研究所徐旭生先生在河南偃師的二裏頭村,發現了壹座大型的古代遺跡,並將其定名為二裏頭遺址。而二裏頭遺址的發現,或許就能為夏朝的存在,提供令人信服的考古證據,解開三千多年的謎團。

沿著偃師城區向南,洛河西邊不遠處,就是二裏頭村,村南,壹座略顯老舊的樓院就是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裏頭村工作隊駐地。1959年,著名古史學家徐旭生以71歲高齡率隊赴河南調查“夏墟”,從這之後,二裏頭遺址的發掘工作,迄今為止,已經進行了三代人,58年。

在考古工作者眼裏,二裏頭,是個不斷改寫中國之最的地方。這是迄今可確認的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發現有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宮殿建築群、最早的宮城、最早的青銅禮器群及鑄銅作坊;還發現了最早的車轍痕跡,將中國發明雙輪車輛的年代前推了300多年。

二裏頭遺址坐落於古伊洛河北岸的高地,範圍包括二裏頭、圪垱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按照現代考古人員的復原,妳可以想象這樣壹座舉世矚目的城池:它的中心區是坐南朝北、中軸對稱的宮殿建築群,由宮城城墻圍起。這座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宮城,總面積達十萬平方米,周圍有寬10米到20米的道路環繞著,城門處修有門樓,內部修建了眾多四合院結構的宮殿建築,東西廂房對稱設計,院落前後相連,逐層遞進。

四周是井字形大路,宮殿地面下埋有壹節壹節陶質水管組裝連接起來的下水道系統,也有木結構的,上面鋪有木板,可以行人。宮殿區的北面是祭祀區,它的南邊有壹個被墻垣圍起、由重兵把守的手工業作坊區,裏頭是掌握著王國“高科技秘密”的青銅器、綠松石器作坊。

這座中國最早宮城的建制理念,包括中軸線、左右對稱、前前後後的遞進院落……都體現在後世中國宮殿制度的血液裏,如今遊人如織的紫禁城,就是至今還流淌著這樣血液的活標本。

在這座巨大的宮城裏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被公之於眾的三件中,其中有兩件都是具有傳奇色彩的國寶。

綠松石龍形器:夏商時期,因為顏色鮮亮等原因,人們更喜綠松石,而不是玉。200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壹座貴族的墓葬裏,墓主人的屍骨上發現了這件龍形器。它的長約65厘米,由2000余片形狀各異、又細又小的綠松石片粘嵌而成,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形象十分生動傳神,被譽為“超級國寶”。

乳釘紋青銅爵:1975年出土,被譽為“華夏第壹爵”,現藏於洛陽博物館。它是存在於二裏頭文化(約公元前21世紀-前13世紀)後期的飲酒器。高22.5厘米,寬31.5厘米。長流尖尾,束腰平底,三錐足細長。流折處有兩釘形短柱。腹部壹面有凸線兩道,兩線之間橫列五枚乳釘裝飾。器壁甚薄,線條簡潔流暢。

這些國寶反映了中國最早的精美器具的風貌,尤其是龍形器的發現,更加深了史學界對於“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的實證的考據。

二裏頭,這個河南的小村莊從1959年的某天起,壹夜之間就成了華夏文明曾經的中心地帶,由這裏開始,晨曦的光線在3800年前映照出壹座漫著塵煙人聲鼎沸的宮城輪廓,而人們相信晨曦是可以被留住的,看看如今的這些仍存於地上的古城,都是由當初那座最早的宮城繁衍生息。

文字丨小宇

編輯丨小宇

圖片丨來源於網絡

內容來源於風物發現官:faxianguan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