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國十大商業集團(合著),黃山書店,1993版。
4.《徽商研究》(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5.中國理學大辭典(合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版。
6.安徽百科全書(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版。
7.徽商與商業文化(第壹作者),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8版。
8.《中國文化史》(合著),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
9.《當代社會科學詞典》(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0.《安徽文化史》(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11.《中國歷史事件》(合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年。
12.《中國文化史大綱》(編),科學出版社,2001版。
13.以德治國——古代聖賢啟示錄(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版。
14.《中國古代史參考》(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15。《中國傳統文化史概論》(主編),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年。
16.《歷史教學論》(主編),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
17.《致園致處》(第壹作者)校勘,黃山書店,2008年。
18.論明朝崇禎年間的宦官,學術月刊1992第1期。
19.論多多,社科3號,1992。
20.宋元明清新安理學,《中國經典與文化》,第4期,1993。
21.《論明代的貴州》,載《學術圈》第3期,1993
22.從控制論看明代通貨膨脹,社會科學家,第1986期,第1期。
23.論新安理學向安徽經學的轉變,《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1988。
24.“明初工部屢造紙幣”考辨,《安徽金融研究》,第2期,1989。
25.略論南宋新安理學,《徽州社會科學》第4期,1989。
26.宋元之交與元代新理學,《徽州社會科學》第3期,1991。
27.《論多爾袞-多多聯盟與順治初年政局》,《故宮博物院院刊》第3期,1994,第28期,《論元末明初理學家朱升、鄭毓》,《中國哲學史》第2期,1994。
29.論程大昌的理學,《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1994。
30.朱雲明,壹個自我放縱的才子,中國經典與文化,第1995+0期。
31.65438+2009年50-60年代:中國社會的戰亂與徽州商幫的衰落。貨殖(中國商業史學會主辦)第2期(1996)。
32.新安理學源流考辨,中國文化研究,夏季卷1997。
33.道光中期以後上海在徽州茶葉貿易中的地位,歷史檔案1997 1。
34.唐寅與最後考場案,江南晚報1997 11.5。
35.近代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與徽商的衰落,《江海學刊》第6期,1998。
36.《新安理學春秋論》,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1998。
37.新安理學向安徽經學派的轉變,百家爭鳴,安徽人民出版社,8月1999。
38.《鄭玉和解朱祿》,《百家學者》,安徽人民出版社,8月1999。
39.《論新安新儒家趙玲》,《孔子研究》2000年第2期。
40.徽商建築文化的特征,《中國古典與文化》,2000年第2期。
41.《清代徽商與茶葉貿易》,《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42.新安理學家趙廉的《春秋》學,98國際徽學研討會論文集,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43.徽州鹽商個案研究:兩房記錄分析,《中國歷史研究》,第1期,20065438。
44.新安理學與徽州宗族社會,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2001。
45.中國古代文化史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2001。
46.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讀本:中國古代文化簡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5438+0。
47.《中國徽學研究的現狀與展望》,《黃山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
48.《明代中後期心學在徽州的傳播及影響》,《安徽歷史》2003年第5期。
49.《張海鵬與安徽地方文化史研究》,《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50.《明·程鄭敏評論》,《古籍研究》2003年第4期。
51.《論明清徽商的經營思想》,《孔孟月刊》(臺灣),第42卷第5期。
52.《南宋徽州人文環境的變遷與新理學的形成》,《江淮論壇》2003年第5期。
53.《近十年大陸明史研究述評》,《中國史》(日)2003年第13期。
54.《近十年明史研究述評》,《明史研究》2003年第8期。
55.論理學興盛的原因,《孔孟月刊》(臺灣),第42卷,第11期。
56.朱在徽州的理學教育及其影響,《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版),2004年第3期。
57.《徽州學術文化觀念的歷史變遷》,《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58.《徽州傳統學術文化地理研究》,《黃山學院學報》第1期,2006。
59.評《整理出版》,《歷史》2006年第5期。
60.《徽州傳統學術文化的傳播與特征》,《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61.晚清在華傳教士與英漢科技詞典編纂(第二作者),《詞典研究》,2007年第4期
62.《& lt《邊>序》,《陶藝邊仙筆錄》,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
63.《論徽州學術文化區形成的地理基礎》,《歷史地理》,200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64.《論徽州傳統學術文化區的地域表征》,《地域文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65.從
66.回族文化與國民素質的提高,《回族文化新論》,黃山書店,2007年,10版。
67.明代歸有光《三五水利誌》評介,《安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期,2008。
68.選擇、適應與翻譯——從語言順應論角度看利瑪竇西譯的選材和翻譯策略(第二作者),《中國翻譯》,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