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籍記載杜鵑花,早在492年南北朝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經集註》壹書就有“羊躑躅、羊食其葉,躑躅而死”的記載,距今已有1500年,比歐洲人要早發現1200多年;到唐代已有人將杜鵑花移歸家栽,白居易在《山石榴花》詩中有“本是山_物,今_砌下芳”之句;北宋王十朋有詩雲:“造物私我小_林,此花大_金腰帶”,說明從山野移栽杜鵑花進入庭院在唐、宋朝間均已成功。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有毒的羊躑躅(RhododendronmolleC.Don)與無毒的映山紅(RhododendronsimsiiPl.)區別開來,並提到杜鵑花中有“_者、紫者、五出千_者”等若幹種類,可見當時在栽培育種上取得的進步。1586—1641年徐宏_的《徐霞客遊記》壹書記栽了山鵑、馬纓花等很多種類,“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杜__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