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山海經壹***幾冊

山海經壹***幾冊

《山海經》全書存18篇,其余篇章內容早佚。原***22篇約32650字。***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誌》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裏、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擴展資料:

最早提到《山海經》的是司馬遷,其《史記·大宛列傳》中說,《禹本紀》和《山海經》中的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並在《大宛列傳》中指出《山海經》與當時現實地理不符。

最早整理《山海經》的西漢劉歆,在其《上山海經表》中認為此書是三代時所作。他說:《山海經》這本書,產生於堯舜禹的時代……禹把天下劃分成九州,益與伯翳等人區分萬物的本質,寫出了《山海經》。劉歆這壹說法是受到《列子》的影響。

《列子·湯問第五》中,夏革回答湯的疑問,提到了五座大山及山上的特產,此外還有怪異之物,這和《山海經》記載地理、特產以及怪物的寫法相似。

同時,《列子》中又說這些怪物是大禹治水周行天下時親眼見過的,他的臣子伯翳了解這些怪物,夷堅聽說之後把這些怪物記了下來。因此,這種說法就影響到劉歆以上的論斷。其後,王充《論衡·別通篇》、趙嘩《吳越春秋》等都持這種觀點。

百度百科-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