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雍正,相信大家對他都很熟悉。他是壹個非常靈活地控制帝國戰術的人。為什麽給他這麽高的評價?因為他不僅精明果敢,還能把握朝廷內外,整個國家的走向和格局都在掌握之中。
康熙直到晚年,儲君的地位仍然懸而未決,招致猜忌,諸侯之間也隱約表現出奪嫡的傾向。
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其中又以八太子和十四太子最受歡迎。每個人都認為儲君的位置會落入他們中的壹個人手中。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兩人都沒有成功,反而是默默無聞的四皇子占了先機。
為什麽會覺得他默默無聞?因為他不被愛,即使他渴望內心的崇高地位,他也沒有表現出來。
然而,他並沒有閑著。當人們還在為奪嫡而大吵大鬧的時候,他就靜下心來研究佛法和朝廷格局。
這讓眾位覺得老四不是想奪嫡,於是放下了戒備。泰然處之的態度正中康熙的下懷。最後他們定下了後備,選了雍正四皇子。
妳不知道威脅這個詞,是嗎?
而他的心腹就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堯。雍正雖然看似對他很信任,但傷害殺手時還是不會手軟。
在影視作品中,妳可能看到殺他的原因是貪汙受賄,但實際上,殺他的真正目的是恐懼。
雍正是個喜歡控制事情的人。他只會相信任何能控制好的東西。
他認為就算年羹堯真的貪汙受賄,那都是小事,但他不能容忍,因為他漸漸失控了,所以他要殺了他,以德報怨。
歷史上還有壹件大事——“呂留良案”,講的是雍正把死去幾十年的學者的骨灰挖出來化為灰燼的故事。
原因是壹個叫曾靜的人讀了呂留良的文章受益匪淺,他也是嶽飛後代嶽鐘琪的反目名師。
沒想到嶽鐘琪不僅沒有被蠱惑,甚至還演給雍正帝看。
沒想到,雍正並沒有處死曾靜,而是挖出了文章作者的骨灰,甚至饒了後人。
很多人會奇怪,為什麽曾靜把它挑出來,卻影響了死去的呂留良。
其實雍正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曾靜只是眾多反清“粉絲”中的壹個微不足道的人物。如果他被殺了,那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但如果是反清領袖呢?
勢必會產生不壹樣的效果,會讓那些壹心反清的“粉絲”帶來殺雞儆猴的感覺,把圍觀的人群給堵住。
由此也可以看出雍正是壹個精通皇室戰術運用,非常熟悉朝廷和人性,控制欲極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