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歷史人物故事篇壹:少康中興
夏朝從太康到少康,中間經過大約壹百年的混戰,才恢復過來。歷史上稱作?少康中興?。
少康是後相的遺腹子,啟的曾孫,禹的玄孫。在後羿?因夏民代夏政?,太康、仲康相繼死去,後羿又把仲康的兒子後相也軀逐出去。這樣,後相只得投奔同姓諸侯斟灌,在這種情況下,原夏王朝的壹些擁護者也紛紛投靠斟灌氏。隨後,寒浞陰謀殺死後羿,霸占了他的妻子、財產,掌管了夏的朝政。他又擔心後相的勢力壯大復興,於是寒浞又派兒子過澆殺了斟灌,後相逃往斟尋。過澆又追殺至斟尋殺死後相。
後相妻已懷有身孕,在戰亂中從墻洞中爬出,逃回自己的娘家有仍氏。不久後相妻後緡生了壹個兒子,取名少康。少康從小聰明過人,並在他母親的教育下,立誌要報仇雪恨,奪回自己的國家,復興夏王朝。
這時寒浞已死,政權已由過澆掌握。當過澆聽到後相有壹遺腹子在有仍那裏的消息後,即派人前去捕殺。少康逃往虞國。虞君把少康隱藏起來,並把綸地送給他。從而少康在綸地逐漸積蓄力量,終於?有田壹成,有眾壹旅?。同時,有原夏王朝聯盟人員前來匯合,和招收斟灌、斟尋二國的殘余人員,形成少康復國的力量。少康歷數後羿、寒浞、過澆的罪行後,殺奔夏邑推翻了過澆的統治,奪回了王位,恢復了夏王朝,經過三年的恢復生產和穩定局勢後,即進行治水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加強國力等壹系列措施,促使國家的鞏固與繁榮,因而國家威望很快得到了提高。即?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史稱為?少康復國?或?少康中興?。
少康能夠中興,從根本上說,既取決於少康的能力與手段,也有後羿、寒浞、過澆的腐敗、貪婪、奸詐、兇殘等違背客觀要求不得民心的行為,只有從這二方面去觀察,才能認識少康中興的實質。
從少康方面考察能夠實現中興的原因有:
(壹)從小接受他母親的報仇雪恨,光復夏王朝的教育,和他過人的天賦,過澆對他的捕殺,更從反面激發他推翻過澆政權,奪回王位的堅定性。有虞氏就是看到了他的復國意誌,所以把女兒嫁給他,並把綸地給他作為積蓄力量的基礎。
(二)他的成長過程是接受磨練的過程。他管理過生產、生活的實踐活動。他在有仍氏那裏當過管理畜牧業的官,在有虞氏那裏當過管理有虞氏飲食的官。因而使他具有壹定的生產、生活知識和勞動者的感情。
(三)少康在綸地的經營中發奮圖強、艱苦奮鬥發展生產,體察民情,積聚力量,即在綸地?有田壹成,有眾壹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因此,這不僅積累了推翻過澆政權,奪回王位,復興夏王朝的人力、物力,也為復國後的國家建設提供了經驗。
因為,從氏族發展成國家,是直接參予生產、生活的單層次的勞動分工與組合,發展成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分離的,既有剩余產品生產和剩余產品需求的矛盾,又有生產與消費的矛盾,這兩種矛盾又不是相互分離,而是生產的壹體化,消費的二重性,也就是生產是屬於體力勞動者承擔的經濟層次,消費則既有體力勞動者的經濟層次的需求,也有腦力勞動者的政治、思想文化層次的需求。所以,腦力勞動從現象看,是與物質生產相脫離的權力層次,但從本質上看,又是剩余產品生產的需要。因為,要提高剩余產品的產量,首先,必須開發自然物質深層次的要素功能。如農業生產的水、肥、土和自然環境、農業工具的改進、創新等條件的創造;其次是建立壹個安全、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再次是合理分配剩余產品。這些都是國家應盡的責任。
從原始社會到國家的建立,是經濟社會歷史發展的轉折時期。 禹是從?禪讓?取得王位的。夏啟的取得王位雖然經過波折,但總是屬於繼承的,並非是他為社會做出貢獻而取得的,因此,他並沒有管理國家的經驗,而是屬於繼承他父親的權利。所以在夏啟主政時期就已經走上腐敗,到太康時期則更為嚴重,而後羿、寒浞也同樣沒有把發展生產提高國家力量放在第壹位。少康則既有經受失國和過澆追捕的恥辱與患難,也有經營綸地奮發圖強,和推翻過澆的統治,光復夏王朝的艱難歷程。所以,在他奪回王位後,采取了壹系列提高國力的措施,?三年,復田稷?。
可見,國家的建立,本質上是人類社會從生產與消費的矛盾,發展成既有生產與消費的矛盾,又有剩余產品生產與剩余產品消費需求的,生產的壹體化,消費的二重性的對立統壹體,它的表現形態,就是階級矛盾。國家的任務就在於發展剩余產品生產,緩解階級矛盾,保持社會穩定與安全。少康的發展生產、提高國力措施,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開創了夏王朝走向繁榮的歷程。這就是?少康中興?的根本原因。
《史記?夏本紀》沒有記載這段歷史,僅列出如下世系:?夏後帝啟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於洛納,作《五子之歌》。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帝中康時,羲、和緬淫,廢時亂日,胤往征之,作《胤征》。帝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羿、浞代夏政和?少康中興?歷史的失載,,後人認為是司馬遷的疏略,這是對的。因為,這段歷史反映的正是對國家本質特征的認識問題,是我國產生國家後的經驗教訓。
夏朝歷史人物故事篇二: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為患,堯命鯀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工作。鯀采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鯀治水失敗後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說:?禹!妳也談談高見吧。?禹拜謝說:?是啊,君王,我說些什麽呢?我整天考慮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臯陶說:?哦,到底是些什麽工作?禹說:?大水與天相接,浩浩蕩蕩包圍 了大山,淹沒了山丘,民眾被大水吞沒。我乘坐著四種交通工具, 順著山路砍削樹木作路標,和伯益壹起把剛獵獲的鳥獸送給民眾。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還疏通了田間小溝,使 田裏的水都流進大河。我和後稷壹起播種糧食,為民眾提供谷物 和肉食。還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使民眾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 開始得到治理。?臯陶說:?是啊!妳這番話說得真好。?
以後禹首先就帶著尺、繩等測量工具到中國的主要山脈、河流作了壹番嚴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壹次,他們來到了河南洛陽南郊。這裏有座高山,屬秦嶺山脈的余脈,壹直延續到中嶽嵩山,峰巒奇特,猶如壹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壹個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細流就由隙縫輕輕流過。
他還發現龍門山口過於狹窄,難以通過汛期洪水;還發現黃河淤積,流水不暢。於是禹大刀闊斧,改?堵?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寬峽口,讓洪水能更快地通過。禹采用了?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導之入海?。高處就鑿通,低處就疏導?的治水思想。根據輕重緩急,定了壹個治的順序,先從首都附近地區開始,再擴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決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開道。艱苦的勞動,損壞了壹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損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傷了,有的上山時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們仍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不止。在這艱辛的日日夜夜裏,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裏而脫落,但他還在操作著、指揮著。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大山終於豁然屏開,形成兩壁對峙之勢,洪水由此壹瀉千裏,向下遊流去,江河從此暢通。
夏朝歷史人物故事篇三:太康失國的故事
啟在建立了夏朝以後,和歷史上許多國君壹樣,飲酒、打獵、歌舞無度。到晚年更是怠於政事,社會矛盾日益凸顯。啟死後,啟的兒子太康繼位,太康不過是壹個庸才,終日沈溺於酒色,比啟更荒淫,帶著家屬到洛水北岸打獵,接連幾個月不回朝。貴族首領後羿(即傳說中的射日英雄,月宮裏嫦娥的夫君)利用夏民的怨恨,逐走太康,奪取了夏室的統治權力。後羿是東夷有窮氏部落的首領,傳說他是當時最善射的人,但卻是壹個荒.唐的統治者。他非常自負,自恃箭術過人,對政事不聞不問,終日沈溺於田獵遊樂之中。對於敢諫爭的幾個賢臣,不是疏遠就是流放。他任用奸詐狡猾的寒浞主持朝政,寒浞是有史以來,有記載的第壹佞臣。他善於諂媚逢迎,深得後羿的信任,同時又用各種小恩小惠愚弄百姓。他暗中培植黨羽,等待時機企圖取後羿而代之。壹次,後羿從外打獵回來,寒浞收買後羿的親信聯手設伏將後羿殺死,寒浞奪得了最高統治權。
然而,寒浞更是壹個殘暴奸詐之人,他不但霸占了後羿的家產和妻子,而且任意驅趕和殺戮百姓,搞得民怨沸騰。
太康失國後,逃到同姓部落斟(河南鞏縣西),羿滅斟,立仲康,仲康子相逃到商丘,被羿攻伐,又逃帝丘,依同姓昆吾部落。寒浞殺羿後,相成為寒浞的肘腋之患,日夜憂懼,於是派兵攻打在帝丘避難的相,相的妻子後緡已經懷孕,在忠誠的仆人幫助下慌忙從墻洞中逃歸母家有仍氏部落,不久生少康。少康長大後,作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當寒浞之子派人追殺少康時,少康又逃到了有虞氏部落,作了有虞氏的庖正。舜的後人虞思聽說少康賢正,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了少康,並贈給大量的土地和奴隸作為陪嫁,少康才站住了腳。
這時,有個叫伯靡的夏朝遺臣,逃居在有鬲氏部落。他收撫了斟灌氏、斟氏等部落的逃散人眾,整頓隊伍,積蓄力量。在伯靡的密切配合下,少康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復國運動,太康失去的帝位,經過幾十年鬥爭,被少康恢復了。這壹事件,歷史上稱為?少康中興?。少康是夏王朝第六世國王。少康之子杼也是壹位能幹的帝王,他發明了甲,夏因此擁有壹支比較強大的武裝,徹底肅清了寒浞及其殘余勢力,並且征伐東夷,使夏王朝發展達到了鼎盛。